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2796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复制及其凝血功能异常机制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22-02

    【摘要】:影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间的因素很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都能够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间的变化。

    【关键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功能异常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不单纯是一种消耗性凝血病,而应考虑是消耗性凝血出血病,其本质是血液凝固性极度亢进,结果在全身主要是微血管内产生多发性微血栓,并由此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以及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为主的凝血物质放大量消耗和继发性纤溶亢进而引起的出血。若能及早认识和积极治疗DIC的原发病,DI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可以降低。DIC是一种具有多种病因和生化异常的复杂疾病。病理基础是急性和广泛地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而凝血系统的激活似乎是启动因素。正常和异常的组织都含有组织凝血活酶,当组织遭受严重损伤或坏死.可由于组织促凝物质进入血液而直接艟发外藻性凝血途径。导致DIC形成。血管内皮的广泛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任何原因引起血管内膜广泛损伤都可使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而导致DIC发生。大量血细胞(如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等)的破坏.均可直接或间接触发凝血系统的激活而引起DIC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