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第1页 |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16-01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 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调查,将测出的120例具有焦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一个月后再进行SAS及SDA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关键词】脑卒中;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脑卒中是针灸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多因肢体功能残疾而绝望,继而产生焦虑抑郁障碍,临床上表现为睡眠障碍、易激怒、焦虑及不配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笔者于2009年8月-2012年10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A)对120例具有焦虑及抑郁症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焦虑及抑郁症状问卷调查,并根据其调查结果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系我院针灸康复中心脑卒中患者,男71例,女49例,脑出血55例,脑梗死6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病例既往均无情绪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并排除严重意识障碍、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患者。
1.2调查方法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对自愿接受心理测评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SAS量表和SDS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先计算粗分,再换算成标准分,按标准分41分以上者为抑郁,50分以上者为焦虑。
1.3 观察方法将通过SAS和SDS测评确定的120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治疗包括对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正规康复训练,干预组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和正规恢复训练基础,在入院3天内开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连续心理护理干预4周,4周后再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SAS及SDS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t检验。
2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2.1心理疏导
脑卒中患者多数是突然发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症状,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的突然改变,使患者出现紧张、担心、疑虑、自卑、求医心切的心理。我们采取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征求患者的需求,使其安心治疗。对脑卒中后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和开展积极正确的康复训练外,要重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调整其心理状态。运用共情技巧与患者谈话,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倾诉内心的痛苦体验,耐心倾听,对患者表达的需要予确认和支持,使其感受到心理寄托;指导从正面、有利的方面看待现实,增强心理应激能力;教会他们自我放松的方法,如焦虑的患者可以听一些轻音乐,以稳定情绪,抑郁患者可听欢快的乐曲,以振奋情绪;重视家属的作用,家属的陪护,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患者获得慰藉,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2信心疗法
根据患者接受能力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使患者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征求患者意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失语的患者出现的焦虑,要帮助其适应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如笔录,手势,询问等方法,护士要主动并且细心耐心,态度和蔼,满足患者生活要求,降低焦虑程度;帮助患者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定时进行练习,鼓励患者大胆发言,读报,树立信心。其次,介绍病情控制满意的病友,让他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勇敢面对疾病,以乐观、充满自信的心态接受现实,同时需要患者亲友的积极配合,予患者安慰、鼓励、关心和支持。最后,作为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态度要和蔼,做好充分的解释,尽量减轻其焦虑情绪,让患者人感受到关爱与安全,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知识疗法
治疗者可利用本身的权威性和丰富知识作为治疗的力量,通过情感宣泄,对疾病治疗发挥暗示性影响。脑卒中后的康复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就需要加强心理健康宣教,消除患者在漫长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产生的疑虑,减轻心理压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因人施教,利用个别谈心,集体交流或讲座的形式。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思想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的基本常识,分发脑卒中知识宣传小卡,指导正确的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方法,加强康复锻炼。对患者的技能训练、生活照料、饮食、睡眠、药物、精神障碍、安全等干预措施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介绍,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