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ROSC后的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86-01
【摘要】目的对于心脏骤停ROSC后的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0年到2011年的出现过心脏骤停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3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4例抢救成功后发生并发症,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自主心率恢复以后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部分归咎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发表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阐述。
【关键词】心脏骤停;ROSC;治疗方法
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心脏骤停的最常见病因。自主循环恢复以后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部分归咎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发表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阐述。心脏骤停后治疗,可明显降低早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死亡率,晚期多脏器功能,功能衰竭与脑损伤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所以对于心脏骤停ROSC后的治疗特别重要,不同的院内治疗策略可以影响到ROSC患者的预后,复苏后评价指南目前强调72h内记录院内影响参数(除神经系统要求评价96h),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010年到2011年的出现过心脏骤停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经过抢救以后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2010年到2011年的出现过心脏骤停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中,有18例为男性患者,12例为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从56岁到7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7.2岁。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2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6例,心室停顿3例,无脉性电活动1例。
1.2治疗方法
第一,通气和氧疗:避免过度通气;通气频率10-12次/分;调整吸氧浓度,保证脉搏氧浓度,保证SpO2≥94%。第二,静脉输液:用生理盐水或林格输液,如果低体温治疗,可以用4℃液体。第三,肾上腺0.1-0.5ug/kg/min。第四,去甲肾上腺素0.1-0.5ug/kg/min。第五,多巴胺5-10ug/kg/min。
, 百拇医药
通气有四项:二氧化碳波形图,胸片,氧饱和度和血气,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血压,最好监测动脉血压,治疗低血压。心血管问题:监测心电,肌钙蛋白,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超声心动图检查。神经系统:定期的做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核心体温,不增强CT,用镇定剂或肌松剂。代谢:检查乳酸浓度,血钾,尿量与肌酐,血糖,避免使用低张液。
2、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4例抢救成功后发生并发症,2例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经常会发生心血管和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常见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相关的血管舒张性休克。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复苏后综合征的发生:再灌注失败,再灌注损伤,缺血后代谢产物引起的脑中毒,全身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凝血-纤溶等系统的激活,复苏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副作用。自主循环恢复后,可能会发生复苏后综合征的四期变化。产生何种变化则取决于器官的缺血程度和缺血时间。
, 百拇医药
(1)几乎有50%的复苏后综合征患者,其死亡多发生在发病后24小时内。因为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心血管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12-24小时后才可逐渐趋向稳定。由于多部位缺氧造成的微循环功能不全,使有害的酶和自由基迅速释放至脑脊液和血液中,从而使大脑和微循环功能异常持续存在。
(2)1-3天后,心功能和全身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小肠的渗透性增加,细菌移位,易发生脓毒血症。如果同时多个器官均有严重的功能损害,特别是伴有肝脏、胰脏和肾脏的损害,则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最后,严重的感染经常发生于心跳骤停数日后,此时患者常迅速发展为衰竭。
(4)导致死亡。
复苏后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完全恢复局部器官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单纯恢复正常血压和改善组织的气体交换,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值得注意的是周围器官系统,特别是内脏和肾脏微循环的恢复,对防止心跳骤停后缺氧缺血致MODS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当足够的通气和血液灌注恢复后,心跳骤停后发生的酸中毒可以自行纠正。目前,除应用尚有争议的有创性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外,还可以应用定量的胃张力计测量胃粘膜PCO。
, 百拇医药
复苏后治疗的近期目标:提供心肺功能支持,满足组织灌注,特别是大脑的灌注。及时将院前心跳骤停患者转运至医院急诊科,再转运至设备完好的重症监护病房。及时诊断心脏停搏的原因。完善治疗措施,例如可以给子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心跳再次停搏。复苏后,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的患者可能完全康复,血流动力学和大脑功能均恢复正常。相反,有的患者可能仍处于昏迷状态,心肺功能仍不正常。所有患者都需要仔细地反复地评估其一般状况,包括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临床医生还应该及时发现复苏时的各种合并症,如肋骨骨折、血气胸、心包填塞、腹内脏器损伤和气管插管移位。
研究结果发现3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4例抢救成功后发生并发症,2例抢救无效死亡;提示自主心率恢复以后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部分归咎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发表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阐述。
参考文献
[1]马家骥,李春华,李民,等.心脏骤停抢救86分钟复苏成功一例报告[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12(02):45-46
[2]胡琛.心脏骤停中发生电机械分离的预兆[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4(03):56-57
[3]宗尧庆,赵凯国.心脏骤停复苏成功12例报告[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7,2(02):45-46
[4]王道尧.葡萄糖酸钙致心脏骤停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6,12(02):45-47, http://www.100md.com(龙胜规)
【摘要】目的对于心脏骤停ROSC后的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0年到2011年的出现过心脏骤停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3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4例抢救成功后发生并发症,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自主心率恢复以后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部分归咎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发表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阐述。
【关键词】心脏骤停;ROSC;治疗方法
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心脏骤停的最常见病因。自主循环恢复以后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部分归咎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发表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阐述。心脏骤停后治疗,可明显降低早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死亡率,晚期多脏器功能,功能衰竭与脑损伤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所以对于心脏骤停ROSC后的治疗特别重要,不同的院内治疗策略可以影响到ROSC患者的预后,复苏后评价指南目前强调72h内记录院内影响参数(除神经系统要求评价96h),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010年到2011年的出现过心脏骤停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经过抢救以后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2010年到2011年的出现过心脏骤停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中,有18例为男性患者,12例为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从56岁到7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7.2岁。心脏骤停的原因有: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2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6例,心室停顿3例,无脉性电活动1例。
1.2治疗方法
第一,通气和氧疗:避免过度通气;通气频率10-12次/分;调整吸氧浓度,保证脉搏氧浓度,保证SpO2≥94%。第二,静脉输液:用生理盐水或林格输液,如果低体温治疗,可以用4℃液体。第三,肾上腺0.1-0.5ug/kg/min。第四,去甲肾上腺素0.1-0.5ug/kg/min。第五,多巴胺5-10ug/kg/min。
, 百拇医药
通气有四项:二氧化碳波形图,胸片,氧饱和度和血气,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血压,最好监测动脉血压,治疗低血压。心血管问题:监测心电,肌钙蛋白,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超声心动图检查。神经系统:定期的做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核心体温,不增强CT,用镇定剂或肌松剂。代谢:检查乳酸浓度,血钾,尿量与肌酐,血糖,避免使用低张液。
2、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4例抢救成功后发生并发症,2例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经常会发生心血管和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常见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相关的血管舒张性休克。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复苏后综合征的发生:再灌注失败,再灌注损伤,缺血后代谢产物引起的脑中毒,全身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凝血-纤溶等系统的激活,复苏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副作用。自主循环恢复后,可能会发生复苏后综合征的四期变化。产生何种变化则取决于器官的缺血程度和缺血时间。
, 百拇医药
(1)几乎有50%的复苏后综合征患者,其死亡多发生在发病后24小时内。因为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心血管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12-24小时后才可逐渐趋向稳定。由于多部位缺氧造成的微循环功能不全,使有害的酶和自由基迅速释放至脑脊液和血液中,从而使大脑和微循环功能异常持续存在。
(2)1-3天后,心功能和全身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小肠的渗透性增加,细菌移位,易发生脓毒血症。如果同时多个器官均有严重的功能损害,特别是伴有肝脏、胰脏和肾脏的损害,则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最后,严重的感染经常发生于心跳骤停数日后,此时患者常迅速发展为衰竭。
(4)导致死亡。
复苏后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完全恢复局部器官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单纯恢复正常血压和改善组织的气体交换,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值得注意的是周围器官系统,特别是内脏和肾脏微循环的恢复,对防止心跳骤停后缺氧缺血致MODS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当足够的通气和血液灌注恢复后,心跳骤停后发生的酸中毒可以自行纠正。目前,除应用尚有争议的有创性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外,还可以应用定量的胃张力计测量胃粘膜PCO。
, 百拇医药
复苏后治疗的近期目标:提供心肺功能支持,满足组织灌注,特别是大脑的灌注。及时将院前心跳骤停患者转运至医院急诊科,再转运至设备完好的重症监护病房。及时诊断心脏停搏的原因。完善治疗措施,例如可以给子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心跳再次停搏。复苏后,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的患者可能完全康复,血流动力学和大脑功能均恢复正常。相反,有的患者可能仍处于昏迷状态,心肺功能仍不正常。所有患者都需要仔细地反复地评估其一般状况,包括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临床医生还应该及时发现复苏时的各种合并症,如肋骨骨折、血气胸、心包填塞、腹内脏器损伤和气管插管移位。
研究结果发现3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经过抢救挽回了生命,4例抢救成功后发生并发症,2例抢救无效死亡;提示自主心率恢复以后系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部分归咎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发表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阐述。
参考文献
[1]马家骥,李春华,李民,等.心脏骤停抢救86分钟复苏成功一例报告[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12(02):45-46
[2]胡琛.心脏骤停中发生电机械分离的预兆[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4(03):56-57
[3]宗尧庆,赵凯国.心脏骤停复苏成功12例报告[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7,2(02):45-46
[4]王道尧.葡萄糖酸钙致心脏骤停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6,12(02):45-47, http://www.100md.com(龙胜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