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第1页 |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189-02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也是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的方法,在多种途经治疗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是多年来护理工作者关注与研究的内容,本人结合文献中的经验、技巧及自身的一些实践体会叙述如下。
1 选择静脉的方法与技巧
1.1解剖特点:头皮静脉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数目多,在额部及颞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故不易滑动,而且头皮静脉没有瓣膜,正逆方向都能穿刺,只要操作方便即可,故特别适用于小儿静脉穿刺。头皮静脉中的主要静脉有:①滑车上静脉;②眶上静脉;③颞浅静脉;④额静脉;⑤耳后静脉。根据头皮静脉的走行、分布特点分为三区:滑车上静脉和眶上静脉、额静脉位于Ⅰ区(顶额区);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位于Ⅱ区(顶颞区);枕静脉位于Ⅲ区(顶枕区)。
1.2 选择的顺序 :应从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的顺序进行,原因是前者比后者更易接受且便于观察。
1.3 选择的技巧:一摸、二看、三观察。“一摸”是指静脉的弹性及走向,这适用于头皮上较粗的静脉,如颞浅静脉;“二看”指针对较细的静脉,看静脉的走向,对于头皮静脉而言,宁可选择细而直的血管,尽量不选择虽粗但静脉分支较多的血管。因为小儿头部在穿刺时较难固定,分叉较多的静脉在进针过程中容易刺破血管壁,导致失败;“三观察”主要是针对皮肤较黑的患儿,头皮静脉在皮肤表面若隐若现,这时可用拇指或棉签进行局部推压,使局部皮肤变苍白的同时进行观察,这样容易找到隐匿的静脉,观察其走向。
2. 穿刺前准备
2.1 备皮:要小心谨慎,切勿刺破皮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备皮要彻底,否则影响穿刺视线,备皮范围要大一些直径至少要大于10mm。
2.2 头部的固定:固定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静脉穿刺的效果,做好家长的工作 取得家长的配合,固定好患儿,不让其身体扭动,并有另一名护士帮助固定患儿头部使穿刺顺利进行。
3.穿刺技术的基本操作
3.1 进针特点①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方皮肤,并使静脉固定;②一手持头皮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延静脉向心方向,针头与皮肤呈15~20°,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表明针头已进入,再顺静脉推进0.5~1cm;③固定好针头[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1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