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8年第8期
编号:13286952
产前心理护理减少产妇产后抑郁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第8期
     【摘 要】目的:研究在减少产妇产后抑郁中产前心理护理的影响作用。方法:此文数据统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入的66例产妇进行平均分组研究,一组纳入33例,参照组产妇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产妇实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产后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产后抑郁评分对比参照组数据指标显著更低,统计学展现数据研究意义(P<0.05)。结论:将产前心理护理应用在减少产婦产后抑郁护理中的作用相对突出,值得借鉴应用

    【关键词】产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产后抑郁是分娩后产妇出现的情绪低落的抑郁症,属于常见的产褥期心理疾病,该疾病具有较大危害以及较大隐蔽性,需要各界医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次验证分析对象是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入的66例产妇,报道评估产前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纳入的66例样本资料均来源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研究的产妇,分组依据是随机数字表法,参照组纳入33例,最大年龄是35岁,最小年龄是21岁,中位年龄是(27.21±1.32)岁;实验组纳入33例,最大年龄是34岁,最小年龄是20岁,中位年龄是(27.54±2.54)岁。统计比较参照组和实验组产妇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数据不显示分析意义。

    纳入标准:66例产妇和家属在知晓本次调查内容以及认真阅读相关知情同意书之后均表示自愿签字参与调查,同时在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之后得到批准和认可。

    排除标准:躁狂症、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智能发育不签等产妇。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干预,(1)入院指导,产妇入院之后护理人员予以热情的接待,详细为产妇和家属阐述病区环境,及时认真的回答产妇和家属的疑惑,及时疏导产妇不良情绪,开展正确的健康教育。住院过程中详细为产妇介绍正常心理的作用以及有关分娩的知识,让产妇和家属全面了解正确的分娩放松技巧,降低产妇的恐惧和紧张感。(2)健康教育。通过个别指导、机体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利用多媒体和图谱促使产妇正确学会给婴儿洗澡、换尿布、哺乳等技能,给予产妇更多鼓励和安慰,让产妇正确调节心情,促使产妇以最佳状态面对产后生活,提升产妇自信心。(3)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对产妇家属开展正确的健康指导,提升产妇家属配合度,让产妇家属充分了解产妇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处理好和产妇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疏导产妇不良心理,让产妇更好的进行哺乳和分娩。(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告知产妇,新生儿出生之后,家属会将注意力放到婴儿身上,因此,希望产妇不要对产妇家属要求太高,并且护理人员主动协调产妇和家属有关新生儿饮食、穿衣等方面的分歧,降低争吵发生率,提升产妇信心。在产妇待产过程中让产妇阅读和心理相关的书籍,确保产妇以最佳状态面对分娩。

    1.3 观察指标

    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产后抑郁情况,无抑郁显示为低于5分,轻度抑郁显示为6至9分,中重度抑郁显示为超过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验证涉及的66例产妇涉及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计算软件处理分析,以率(%)的形式表示参照组和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采取卡方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参照组和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数据存在显著分析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研究参照组和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

    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参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21.21%,P<0.05,统计学数据存在显著分析意义。

    2.2 比较研究参照组和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

    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8.01±0.33)分,参照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12.01±0.54)分,t=36.3091,P<0.05,统计学数据存在显著分析意义。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发生的典型抑郁发作或者明显抑郁症状,与产后精神病以及产后心绪不宁归属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1],大约存在15至30%的发病率,产后6周之内可能发生典型的产后抑郁症,经过3至6个月时间产妇可自行恢复,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病情可能维持1年至2年,近年来随着不断明确产后抑郁发病机制以及发病原因[2-3],不少研究人员致力于产后抑郁的干预和预防的相关研究工作。有的学者认为不管是咨询或者认知行为等的心理治疗都可适当改善产妇产后抑郁情况,相比较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的优势更显著[4-5]。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3.03%、产后抑郁评分(8.01±0.33)分低于参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21.21%、抑郁评分(12.01±0.54)分,P<0.05,统计学显示研究意义。证实,产前心理干预有利于产妇自我化解和分析抑郁发生的原因,改善自身的认知,提升产妇产后自信心,对于抑郁的预防十分有效,并且发表示可从某种程度上控制产后抑郁,开展产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产妇的整体健康,有利于家庭的和谐。

    综合以上结论,将产前心理护理应用在减少产妇产后抑郁护理中相比较常规护理展现更具优势的作用。

    参考文献

    孙亮,周成超.产前心理护理减少产妇产后抑郁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 22(8):88-89.

    刘淑霞.无痛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及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6(8):156-156.

    李盈盈.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研究[J].医药前沿,2016,6(19):276-277.

    余耀华.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早产产妇产后抑郁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 27(15).

    袁丽丽.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6(16):192-192., 百拇医药(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