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摘 要】:目的 研究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我院9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是否主诉胸痛分为无胸痛组、胸痛组,观察两组院内治疗情况,比较无胸痛组、胸痛组临床特征,并对无胸痛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无胸痛患者入院至冠脉再通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心电图检查至入导管室时间显著长于胸痛患者(P<0.05),无胸痛死亡率、院内并发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痛患者出院时心功能≥3级率显著高于胸痛患者(P<0.05)。无胸痛患者中男性占比高、年龄偏大、Killip分级高,且脑卒中、心衰、心绞痛史患者占比高,两组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Killip分级、脑卒中史、心力衰竭史、心绞痛史为入院前无胸痛AMI患者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入院前无胸痛AMI患者具有独特的臨床特征,包括高龄、女性、Killip分级及合并症,入院前无胸痛AMI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较差,需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本次研究开展无胸痛及入院时胸痛患者临床资料的对照研究,从而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51-74岁,平均(64.66±5.94)岁。纳入标准:符合AMI诊断标准[1-3],心电图下可见病理性Q波、动态性ST或T波改变;发病时间<12h;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既往合并有陈旧性AMI史;其他原因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记录年龄、性别、Killip分级(Ⅰ级:心功能无明显损伤;Ⅱ级:有轻、中度心衰,可见第三心音、X线胸片上淤血;Ⅲ级:肺水肿,重度心衰;Ⅳ级:心源性休克)、合并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史、心力衰竭史、心绞痛史、吸烟史、饮酒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无胸痛AMI危险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痛、无胸痛AMI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无胸痛患者入院至冠脉再通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心电图检查至入导管室时间显著高于胸痛患者(P<0.05),无胸痛患者入院时心功能≥3级患者显著高于胸痛患者(P<0.05)。见表1。
2.2 无胸痛AMI患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无胸痛患者中男性占比高、年龄偏大、Killip分级高,且脑卒中、心衰、心绞痛史患者占比高,两组梗死部位、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无胸痛AMI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Killip分级、脑卒中史、心力衰竭史、心绞痛史为入院前无胸痛AMI患者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既往研究认为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类型,具有较高致死、致残率,其高危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其中无胸痛AMI患者由于入院后常被低估病情,错过PCI术最佳干预时间窗,从而影响预后,而目前尚缺少入院前无胸痛AMI患者院内治疗情况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96例AMI患者中31例入院时主诉无胸痛,占32.29%,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胸痛及无胸痛患者在临床资料比较中性别、年龄、Killip分级、脑卒中史、心力衰竭史、心绞痛史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国外研究显示女性及高龄AMI患者病死率较高,提示女性、高龄AMI患者如入院时无胸痛症状,仍需及时冠脉开通,从而避免PCI延迟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综上,入院前无胸痛AMI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院内治疗情况一般较差,需引起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蓝运竞.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23(6):23-26.
刘晓鹏, 冯青俐, 郑锐锋,等. 非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 再通时间的院前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 28(7):603-606.
高润霖.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16(12):710-725., 百拇医药(李树炎 张良运 潘永达)
【关键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本次研究开展无胸痛及入院时胸痛患者临床资料的对照研究,从而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51-74岁,平均(64.66±5.94)岁。纳入标准:符合AMI诊断标准[1-3],心电图下可见病理性Q波、动态性ST或T波改变;发病时间<12h;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既往合并有陈旧性AMI史;其他原因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记录年龄、性别、Killip分级(Ⅰ级:心功能无明显损伤;Ⅱ级:有轻、中度心衰,可见第三心音、X线胸片上淤血;Ⅲ级:肺水肿,重度心衰;Ⅳ级:心源性休克)、合并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史、心力衰竭史、心绞痛史、吸烟史、饮酒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无胸痛AMI危险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痛、无胸痛AMI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无胸痛患者入院至冠脉再通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心电图检查至入导管室时间显著高于胸痛患者(P<0.05),无胸痛患者入院时心功能≥3级患者显著高于胸痛患者(P<0.05)。见表1。
2.2 无胸痛AMI患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无胸痛患者中男性占比高、年龄偏大、Killip分级高,且脑卒中、心衰、心绞痛史患者占比高,两组梗死部位、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无胸痛AMI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Killip分级、脑卒中史、心力衰竭史、心绞痛史为入院前无胸痛AMI患者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既往研究认为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类型,具有较高致死、致残率,其高危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其中无胸痛AMI患者由于入院后常被低估病情,错过PCI术最佳干预时间窗,从而影响预后,而目前尚缺少入院前无胸痛AMI患者院内治疗情况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96例AMI患者中31例入院时主诉无胸痛,占32.29%,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胸痛及无胸痛患者在临床资料比较中性别、年龄、Killip分级、脑卒中史、心力衰竭史、心绞痛史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国外研究显示女性及高龄AMI患者病死率较高,提示女性、高龄AMI患者如入院时无胸痛症状,仍需及时冠脉开通,从而避免PCI延迟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综上,入院前无胸痛AMI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院内治疗情况一般较差,需引起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蓝运竞.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23(6):23-26.
刘晓鹏, 冯青俐, 郑锐锋,等. 非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 再通时间的院前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 28(7):603-606.
高润霖.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16(12):710-725., 百拇医药(李树炎 张良运 潘永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