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中医药名家陈天然从病位辨湿论治
【摘 要】:川派中医药名家陈天然在继承温病学派三焦辨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以病位立足辨湿,一病位一方的的辨证论治模式,从而快速辨证、立法立方,丰富了湿症的临床辨治,提高了辨证效率、准确性和临床疗效。【关键词】:湿;病位;名医经验;陈天然
【中图分类号】R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2-03--01
湿为阴邪,重浊黏腻,蕴蒸不化,胶着难解,常弥漫于全身,阻滞气机,导致水液运行障碍,则诸病生焉。湿邪外达皮肤肌肉,内侵脏腑经络,上、中、下三焦,全身各组织器官无处不到,可独立致病,更易与风、寒、暑、热等邪夹杂为病,而形成风湿、寒湿、暑湿、湿热等复合邪气,侵袭人体[1]。四川盆地气候,阴雨潮湿,为湿邪多发之地。川派中医药名家陈天然在继承温病学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湿邪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到见解和体系。
1 湿邪致病临床表现
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故临床表现上具有沉重感、重着感,舌苔粘腻,起病缓、传变慢、病程长、难速愈等共性。
但因致病部位的不同而又有个性的临床表现。如湿邪上蒙清窍则头重如裹,头胀而痛或头昏、眩晕;湿毒侵渍皮肤,则发为湿疹、瘙痒流水,浸淫蔓延,足趾奇痒,皮破流水;湿伤于关节,则一身关节尽痛,骨节重着,久则关节肿大变形,僵硬而屈伸困难;湿毒下注,则两足肿,下肢溃烂。湿邪犯肺,凝聚为痰,阻塞气道,停蓄为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