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262095
应用热成像对肝气郁结证季肋区温度差异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第1期
     【摘 要】:目的 对比肝气郁结证组与正常组在左、右侧季肋区代谢热的差异,从新的角度为肝气郁结证提供新的证据。 方法 随机选取141例受检者,按是否存在肝气郁结证症状划分为肝郁气滞证组与正常组。 结果 采用热成像扫描检测肝气郁结证组与正常组的左、右侧季肋区与自身躯干(内脏)的温度差,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热成像扫描技术可以发现肝气郁结证与正常人群在季肋区温度上的差异与肝气郁结证存在关联。

    【关键词】:热成像;肝气郁结证;季肋区;可视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3--01

    《灵枢·经脉》篇已明确记载肝的经脉循行特点:“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从肝的经脉循行特点来看,足厥阴肝经线路较长,其间涉及许多组织、脏器。

    根据肝经的循行规律,将出现在胸胁、肋骨、小腹等部位的病症都与肝关联,为肝的定位诊断提供了必要的线索。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直观的看到相关代谢的变化,通过对比有、无症状人群的温度变化来探讨关联性。

    1 一般资料

    1.1 受检者来源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体检客人,随机选取141例病史中无任何慢性疾病,近期未患任何急性疾病,其中95例自觉有身体不适者,且均符合肝气郁结证表现的纳入此次研究。男性93例,平均年龄(40.00±12.32)岁,女性48例,平均年龄(40.13±13.58)岁。受检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1.2 受检者分组

    选取健康体检者病史中无任何慢性疾病,近期未患任何急性疾病,自觉有身体不适者,符合肝气郁结证表现的分为肝气郁结证组,正常无任何不适为正常组。

    1.3 研究方法

    1.3.1 诊断标准

    肝郁气滞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相关证候标准进行辨证,以情志抑郁,易怒,喜叹息,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为主要症状[2-3]。

    1.3.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2周岁以上,男女不限;②既往病史中无任何慢性疾病,近期未患任何急性疾病;③无任何不适症状或不适症状符合肝郁气滞证表现。

    1.3.3 热成像扫描检测方法

    使用TSI-21型紅外扫描成像系统及专用图像处理系统,温度分辨率为0.1℃,扫描室温度恒定于(22±2)℃,受检者经过20分钟散热后在平静状态下进行全身、多体位TTM扫描成像,使用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左、右侧季肋区的体表投影区域的平均温度,采集躯干(内脏)在体表投影区域的平均温度[4]。

    1.3.4 统计方法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各组受检者各区域温度的比较

    各组受试者左侧季肋区、右侧季肋区温度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以上脏腑的温度与分组无关;而各组受试者左侧季肋区温度与躯干温度的差值、右侧季肋区温度比与躯干温度的差值比较,其差异均具有差异性(P<0.01)。见表2。

    3 讨论

    肝气郁结证在季胁区与躯干的温度差异明显高于正常组,这个结果说明测量的季胁区温度变化与肝气郁结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说明中医证候与经络循行、脏腑功能存在着联系。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具有条达、疏通、调整气机运行的特性。元代朱震亨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概括了肝的生理功能,提出“肝司疏泄”。情志不畅,忧思郁怒,熬夜饮酒,最易扰乱气机,影响肝司疏泄的功能,肝气郁结不畅,失于疏泄、条达,郁而化热,久则化火,正如刘完素“五志过极化火”的观点。

    从厥阴肝经的循行来看,其所以古今的医家据此将足大趾、前阴、(小)少腹、胁肋、乳房、咽喉、目系等部位病变责之于肝。这些特定的部位及组织、脏器成为肝在生理状态下的功能体现和病理状态下的病变反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病症与肝关系密切,从肝论治能收到较好疗效。这些规律的认识,对从肝论治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目前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功能评测大多数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影像检查。这些检查通过发现肝脏结构、形态和生化功能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然而人体在早期功能异常的时候,多未出现结构或器质性的改变,在此之前病灶区的代谢温度已经出现早期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代谢异常的部位[8]。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早期的功能检测手段,以便对早期的功能异常进行提示,指导及验证治疗。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清晰的发现人体不同层面的细胞代谢情况[5-6],且简便、快捷、无损伤、无辐射,结合人体结构及内脏生理功能,系统的分析各脏器功能状态,为中医脏腑功能的研究、可视化,提供了一种直观量化的方法,也不失为评价人体健康状态的一种新方式。

    参考文献

    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姚乃礼.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260.

    董晓英,牛欣,杨学智,等.肝气郁结型亚健康数字化四诊信息提取及社区干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6):2145-2148.

    倪金霞,高思华,田甜,等.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健康人脏腑功能的可视化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0):666-669.

    郑霞,刘奕,李启佳,等.应用TTM对60例正常人阳虚质的评价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5-19.

    吕少文,赵丽君,李红,等.人体红外热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意义[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2,7(3):150-152., http://www.100md.com(吴燕茹 郑丽桑 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