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405298
常见靶向药物皮肤毒性辨证论治方案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第10期
     【摘 要】:靶向抗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上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和重视。作者根据从师成都中医大学肿瘤研究所长由凤鸣教授学习期间,总结其经验撰文将靶向药物作为中药药性对其辨证,将皮肤毒性归属于“药毒疹”,分为三期施治,采用“透”、“清”、“润”之法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故总结如下。

    【关键词】:靶向药物;皮肤毒性;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1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死因。靶向抗肿瘤药物皮肤毒性为常见的毒副反应,轻者影响患者美观及其生活质量,重者不能耐受导致治疗中断影响治疗疗效。本篇将应用中医理论阐述靶向药物皮肤毒性的病因病机,分证论治,转归预后。使其中西合治,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

    1 常见靶向药物引发皮肤毒性机制及临床表现

    皮肤毒性作为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特别是EGFR-T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约占50%~85%。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常见皮疹形态包括:丘疹脓疱样疹,出现最早,发生率超过75%[1],中位出现时间为1~2周,常在第3~4周达到顶峰,很少超过 6个月;皮肤干燥和瘙痒,发生于开始治疗的第1个月,累及约35%的患者;指(趾)甲改变:发生于治疗后第 1~2个月,累及约17.2%的患者;毛发改变:发生于治疗后第2~3个月,发生率约5%~6%;黏膜炎症;光敏反应[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