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农村中学风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中学风疹暴发流行的特点、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本文通过对一起农村中学风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其流行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在校生,教职工无发病。发病年龄13—17岁,其中男生21例,女生18例。所有病例均未接种过风疹疫苗或相应联合疫苗,未发病者大多也未接种过疫苗。经调查,所有病例,-临床发病经过典型,均有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状、发热、红色斑丘疹和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符合风疹诊断。血清检查也支持风疹诊断。未找到确切的传染源,故确诊为校内风疹爆发。结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议每年对入学新生(无风疹病史者)实行风疹疫苗接种,以主动控制风疹在学生中流行。
关键词:农村 中学 风疹 暴发流行
2009年5月-2009年-6月,xx县xx镇xx中学发生一起风疹暴发流行,共发病39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报告卫生主管部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学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09年6月XX中学发生39例学生感染风疹病毒,诊断均符合卫生部1990年下发的《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中风疹、麻疹的诊断。XX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寄宿制初级中学,距县城62km。目前该校有在校师生功1565人,3个年级,25个教学班,其中学生1382人(男720人,女662人),教职工104人(男62人,女42人,男女比例为1.09:1)。使用自备自来水,学生、教工同一食堂,学校统一供饭、菜。有学生宿舍120间,每间面积20平方米,每宿舍12人。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发病情况首发病例,张某某,男,14岁,初二(3)班学生,住宿生,5月6日发病,以发热、出疹为首发症状,5月8日到校卫生所就诊,诊为病毒疹,给予对症处理。随后病例陆续发生,流行早期病例集中于首发病例所在班级,至6月1日,XX中学共发生39例风疹病例,均为在校学生,发病时间持续14d,期间出现2次发病高峰:5月6~9日发病12例(5月6日3例、7日5例、8日3例、9日1例),10日3例、11日4例,5月12~14日发病16例(5月12日4例、13日7例、14日5例)。后期(5月15日至6月1日)其他班级也有少数病例:初一(2)班1例,初二(2)班1例,初三(3)班2例。
2.2 病例分布所有病例均为在校生,教职工无发病。发病年龄13~17岁,其中男生2l例,女生18例。
2.3 免疫史所有病例均未接种过风疹疫苗或相应联合疫苗,未发病者大多也未接种过疫苗。
2.4 临床体征经调查,所有病例,临床发病经过典型,均有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状、发热、红色斑丘疹和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符合风疹诊断。血清检查也支持风疹诊断。未找到确切的传染源,故确诊为校内风疹爆发。
3 讨论
该次风疹的暴发流行,临床上出现的全身出疹、皮肤搔痒、发热、眼结膜充血、咳嗽、耳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的年龄13~17岁,均为青少年,且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学校,符合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流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风疹是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胎儿期即可感染。婴儿出生后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能保持一定水平,但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②本地区近几年从未发生过风疹爆发流行,目前中学生普遍未接种过风疹疫苗,增强了易感者数量。③该校学生集体就餐,学生聚集时间长,易发生交叉感染,造成病例增多。④风疹病毒是否与麻疹病毒一样,随着环境、气候、人体免疫状况等因素发生变异,使流行季节后移,值得探讨。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调查组制定了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建议学校组织实施:①患病学生回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d以上。②全校加强晨检、晚检工作,疑似病人隔离观察治疗。③全校师生进行预防性服药,建议服用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连续服用7日。④加强教室、宿舍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宿舍、食堂进行空气及地面消毒。⑤利用广播、板报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强化师生卫生科普知识和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⑥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⑦各学校必须把学校卫生工作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专人负责工作,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晨检制度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传染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师生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部门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定期地、及时主动地到学校进行疫情搜索,加强疫情监测,全面做好学校卫生指导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另外,根据风疹流行特点,要每年开展对学校学生的风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已患过风疹或以前接种过风疹疫苗的学生不作为接种对象,使人群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减少以致消灭风疹的发生和流行。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截至7月10日学校疫情得到控制,再无新病例。, http://www.100md.com(刘跃先)
关键词:农村 中学 风疹 暴发流行
2009年5月-2009年-6月,xx县xx镇xx中学发生一起风疹暴发流行,共发病39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报告卫生主管部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学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09年6月XX中学发生39例学生感染风疹病毒,诊断均符合卫生部1990年下发的《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中风疹、麻疹的诊断。XX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寄宿制初级中学,距县城62km。目前该校有在校师生功1565人,3个年级,25个教学班,其中学生1382人(男720人,女662人),教职工104人(男62人,女42人,男女比例为1.09:1)。使用自备自来水,学生、教工同一食堂,学校统一供饭、菜。有学生宿舍120间,每间面积20平方米,每宿舍12人。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发病情况首发病例,张某某,男,14岁,初二(3)班学生,住宿生,5月6日发病,以发热、出疹为首发症状,5月8日到校卫生所就诊,诊为病毒疹,给予对症处理。随后病例陆续发生,流行早期病例集中于首发病例所在班级,至6月1日,XX中学共发生39例风疹病例,均为在校学生,发病时间持续14d,期间出现2次发病高峰:5月6~9日发病12例(5月6日3例、7日5例、8日3例、9日1例),10日3例、11日4例,5月12~14日发病16例(5月12日4例、13日7例、14日5例)。后期(5月15日至6月1日)其他班级也有少数病例:初一(2)班1例,初二(2)班1例,初三(3)班2例。
2.2 病例分布所有病例均为在校生,教职工无发病。发病年龄13~17岁,其中男生2l例,女生18例。
2.3 免疫史所有病例均未接种过风疹疫苗或相应联合疫苗,未发病者大多也未接种过疫苗。
2.4 临床体征经调查,所有病例,临床发病经过典型,均有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状、发热、红色斑丘疹和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符合风疹诊断。血清检查也支持风疹诊断。未找到确切的传染源,故确诊为校内风疹爆发。
3 讨论
该次风疹的暴发流行,临床上出现的全身出疹、皮肤搔痒、发热、眼结膜充血、咳嗽、耳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的年龄13~17岁,均为青少年,且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学校,符合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流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风疹是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胎儿期即可感染。婴儿出生后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能保持一定水平,但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②本地区近几年从未发生过风疹爆发流行,目前中学生普遍未接种过风疹疫苗,增强了易感者数量。③该校学生集体就餐,学生聚集时间长,易发生交叉感染,造成病例增多。④风疹病毒是否与麻疹病毒一样,随着环境、气候、人体免疫状况等因素发生变异,使流行季节后移,值得探讨。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调查组制定了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建议学校组织实施:①患病学生回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d以上。②全校加强晨检、晚检工作,疑似病人隔离观察治疗。③全校师生进行预防性服药,建议服用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连续服用7日。④加强教室、宿舍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宿舍、食堂进行空气及地面消毒。⑤利用广播、板报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强化师生卫生科普知识和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⑥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⑦各学校必须把学校卫生工作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专人负责工作,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晨检制度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传染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师生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部门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定期地、及时主动地到学校进行疫情搜索,加强疫情监测,全面做好学校卫生指导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另外,根据风疹流行特点,要每年开展对学校学生的风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已患过风疹或以前接种过风疹疫苗的学生不作为接种对象,使人群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减少以致消灭风疹的发生和流行。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截至7月10日学校疫情得到控制,再无新病例。, http://www.100md.com(刘跃先)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