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内耳疾病 > 耳聋
编号:13776051
突发性耳聋不同年龄组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09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听力下降 治愈率

    1 临床资料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60例(183耳),男性95例(106耳),女性65例(77耳);年龄35~75岁;单侧耳聋137例,双侧耳聋23例;伴有耳鸣118例,有眩晕34例;发病到首诊时间1~140d;起病前有明显上吸道感染史27例,有明显疲劳过度、情绪过激动史89例;全部病例均经耳鼻喉科常规检查及纯音侧听、耳声发射、声导抗检查,部分患者行内耳道和颞骨CT或MRI除内听道及颅内占位病变,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根据发病年龄分为2组:成人组(35—60岁)75例179耳(轻度聋20,中度聋35,中重度聋14,重度聋10);老年组(>60岁)85例104耳(轻度聋28,中度聋26,中重度聋15,重度聋11,极重聋5),参照WHO听力损失分级标准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的疗效标准,对所有患者均积极寻找病因、综合治疗2—3个疗程,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止用力动作,避免噪声,低钠饮食;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神经营养药、能量合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部分患者还接受高压氧治疗,全部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每5—7d行纯音测听1次,根据纯音测试结果调整用药,直至连续2次纯音结果均稳定在同一水平,并做为最终听力,停止静脉用药后继续口服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1~3mo,成人组:痊愈10耳,显效11耳,有效22耳,总有效率54.43%;老年组:痊愈0耳,显效13耳,有效15耳,总有效率32.94%,成人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老年组,

    2 讨论

    突发性耳聋致病原因不清,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窗膜破裂、变态反应、血管纹功能不良及代谢障碍等有关内耳血管病变是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学者已证明突发性耳聋与某些病毒感染(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等)有关,尤其是腮腺炎病毒引起儿童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常突然发生,既可与腮腺炎同时存在,也可在腮腺炎反应症状减轻后发生,少数累及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一,多为全聋,耳聋多不可逆转,结合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应全面治疗,调整血压、血糖,应用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药为主,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过激、抑郁、饮酒、精神受刺激等会成为成年人突发性耳聋的诱因对此类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病因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应侧重于全面休息、提高血氧浓度,患者中27例起病前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史,故在成人及老年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中综合治疗的同时必须考虑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在该病的预后中,年龄是影响预后因素之一,青年人的预后比老年人佳,本组病例也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杂志编委,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41:325

    2 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

    3 韩德民,许时昂所力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10, http://www.100md.com(张 雨)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内耳疾病 > 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