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暗示治疗对癔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语言-按摩暗示治疗语言-药物暗示治疗疗效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按摩暗示治疗和语言-药物暗示治疗对癔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临床60例癔症病人随机分组,进行语言-按摩暗示治疗和语言-药物暗示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语言-按摩治疗组30例病人,25例治疗有效,有效率83.33%;语言-药物治疗组30例病人有效10例,有效率33.33%。结论:语言-按摩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语言-药物治疗组,二者对癔症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关键词:语言-按摩暗示治疗语言-药物暗示治疗疗效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1]。一般可归为两大类,即精神障碍和躯体障碍。目前普遍认为性格特点是本病的发病条件,精神创伤是发病的诱因,体格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又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证据。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多以暗示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为主。
本研究运用语言-按摩暗示治疗、语言-药物暗示治疗的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观察治疗60例癔症患者,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系来自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49例;年龄16岁~59岁;病程1天~30天;文化程度:小学31人,初中19人,高中8人,中专2人;职业:农民16人,外来打工者13人,学生17人,教师2人,职员3人,无业9人;婚姻:未婚29人,已婚30人,离婚1人。发病诱因:家庭矛盾或夫妻不合20人,与同事矛盾6人,学习紧张16人,工作生活压力大5人,被批评6人,受惊吓4人,失恋3人。
1.2研究方法
1.2.1入选病例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严格筛选观察对象,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综合症①癔症性遗忘;②癔症性漫游;③癔症性多重人格;④癔症性精神病;⑤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⑥其他癔症形式。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排除标准:无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2]。
1.2.2随机分组将入选病例随机分组,分组情况见表1。
1.2.3治疗方法
(1)语言-按摩治疗组:语言-按摩暗示治疗分为两步:第一步获取信任,满足愿望,达到共鸣。第二步,实施暗示治疗,首先分别与家属和病人交谈,了解疾病的发病经过及病人的性格,寻找其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第一次发病和最后一次发病的心理原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主要探求患者的社会人际关系及内部情感,了解其思维观念的矛盾冲突是怎样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