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症胆管炎合并中毒性休克的护理
摘要:本文总结了64例重症胆管炎中毒性休克的护理,包括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分析认为严密的术前观察和正确的引流管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治愈疾病的关键。
关键词:休克重症胆管炎护理
中毒性休克是重症胆管炎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病因是胆道梗阻及感染,本文通过对13例病人的护理实践,对其发生原因作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该类病人的护理重点。
1资料
我院普通外科于2005年7月~2009年5月收治胆道感染病人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1岁;其中重症胆管炎(ACST)合并中毒性休克13例,占20.3%;休克期最短为7h,最长8天。主要临床表现:右上腹反复胀痛、恶心、呕吐、伴畏寒发热。症状: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指端及口唇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急促,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2致使休克的原因
重症胆管炎,即ACST,基本病理是胆管梗阻及感染[1]。梗阻多因结石或蛔虫所致,而感染则是因为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由于胆管梗阻致胆道内压力升高,肝毛细血管通透性剧增及毛细胆管破裂,导致大量细菌及毒素经胆汁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脓毒血症。由于细菌、毒素作用于组织细胞,在体内释放多种炎性介质,使全身血管床开放,血液淤滞在毛细血管内,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从而导致重要脏器有效灌流量不足,引起重要脏器受损、代谢障碍和细胞破坏而产生休克。
3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心理护理
评估每个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以精神安慰,同时讲述类似病症状痊愈情况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关注病人的生活、体贴病人,使其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
3.1.2体位
休克期间,头、胸和下肢呈30°。抬高头胸部扩大胸腔,使其增加肺活量,呼吸更进一步接近生理状态。抬高下肢有利于血液循环。
3.2呼吸道的管理
3.2.1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1)对有明显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并频繁呕吐患者要常规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当发现有低氧血症时,一方面从病情变化上考虑,解除引起病情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调整体位改善呼吸[1],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或避免误吸,改善通气。(2)尽快促进脑功能恢复,促醒。随着患者意识障碍、呼吸功能的好转,肺部感染可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
3.2.2避免误吸,充分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1)对昏迷及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将患者安置为避免误吸的体位,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静脉回流,肺部通气。尽早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鼻饲前应先床头抬高15°~30°后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入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约200ml,间隔不低于2h。鼻饲后给予半卧位30~60min以利于胃排空,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拔管时应夹紧迅速拔出,防止管内液体吸入肺内。行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棉球不宜过湿,昏迷患者严禁漱口,擦舌及软腭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误吸。(2)吸痰前先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彻底吸净。定时更换体位,昏迷患者可刺激胸骨上凹处的颈部气管,诱发患者咳嗽反射,促进排痰。(3)气管切开的患者,必须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如出现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痰鸣音等呼吸困难现象时,提示呼吸道有梗阻,应加强吸痰和湿化气道[2]。
3.2.3加强口鼻腔护理
常规行口腔护理,对鼻咽部、口腔分泌物多或呕吐,损伤后出血积聚的患者,应进行口腔鼻腔冲洗。由2名护士同时进行,1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反复冲洗,另1名护士用吸引器吸出冲洗后的污液,直至口腔、鼻腔部洁净为止。对颅脑外伤致脑脊液漏者不能做冲洗。
3.3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
年老体弱、昏迷患者,营养不良、合并肺部感染及气管切开患者,应加强保护性隔离。物品专用,呼吸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人员,减少人员进出,探视人员戴口罩、帽子,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在整个护理操作环节中,护理人员需有高度的无菌观念与责任感,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定期进行空气及地面的消毒,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3.4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胆道中毒性休克经扩容和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后,病情仍不好转则休克可进入晚期。此时护理工作更加繁重,主要是及时发现并发症[1],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必须严密观察。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5.
[2]黄志强.肝胆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http://www.100md.com(哈思敏 栾凤霞)
关键词:休克重症胆管炎护理
中毒性休克是重症胆管炎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病因是胆道梗阻及感染,本文通过对13例病人的护理实践,对其发生原因作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该类病人的护理重点。
1资料
我院普通外科于2005年7月~2009年5月收治胆道感染病人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1岁;其中重症胆管炎(ACST)合并中毒性休克13例,占20.3%;休克期最短为7h,最长8天。主要临床表现:右上腹反复胀痛、恶心、呕吐、伴畏寒发热。症状: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指端及口唇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急促,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2致使休克的原因
重症胆管炎,即ACST,基本病理是胆管梗阻及感染[1]。梗阻多因结石或蛔虫所致,而感染则是因为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由于胆管梗阻致胆道内压力升高,肝毛细血管通透性剧增及毛细胆管破裂,导致大量细菌及毒素经胆汁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脓毒血症。由于细菌、毒素作用于组织细胞,在体内释放多种炎性介质,使全身血管床开放,血液淤滞在毛细血管内,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从而导致重要脏器有效灌流量不足,引起重要脏器受损、代谢障碍和细胞破坏而产生休克。
3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心理护理
评估每个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以精神安慰,同时讲述类似病症状痊愈情况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关注病人的生活、体贴病人,使其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
3.1.2体位
休克期间,头、胸和下肢呈30°。抬高头胸部扩大胸腔,使其增加肺活量,呼吸更进一步接近生理状态。抬高下肢有利于血液循环。
3.2呼吸道的管理
3.2.1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1)对有明显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并频繁呕吐患者要常规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当发现有低氧血症时,一方面从病情变化上考虑,解除引起病情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调整体位改善呼吸[1],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或避免误吸,改善通气。(2)尽快促进脑功能恢复,促醒。随着患者意识障碍、呼吸功能的好转,肺部感染可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
3.2.2避免误吸,充分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1)对昏迷及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将患者安置为避免误吸的体位,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静脉回流,肺部通气。尽早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鼻饲前应先床头抬高15°~30°后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入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约200ml,间隔不低于2h。鼻饲后给予半卧位30~60min以利于胃排空,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拔管时应夹紧迅速拔出,防止管内液体吸入肺内。行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棉球不宜过湿,昏迷患者严禁漱口,擦舌及软腭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误吸。(2)吸痰前先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彻底吸净。定时更换体位,昏迷患者可刺激胸骨上凹处的颈部气管,诱发患者咳嗽反射,促进排痰。(3)气管切开的患者,必须给予充分的气道湿化,如出现呼吸次数增多,阻力增大有痰鸣音等呼吸困难现象时,提示呼吸道有梗阻,应加强吸痰和湿化气道[2]。
3.2.3加强口鼻腔护理
常规行口腔护理,对鼻咽部、口腔分泌物多或呕吐,损伤后出血积聚的患者,应进行口腔鼻腔冲洗。由2名护士同时进行,1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反复冲洗,另1名护士用吸引器吸出冲洗后的污液,直至口腔、鼻腔部洁净为止。对颅脑外伤致脑脊液漏者不能做冲洗。
3.3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
年老体弱、昏迷患者,营养不良、合并肺部感染及气管切开患者,应加强保护性隔离。物品专用,呼吸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人员,减少人员进出,探视人员戴口罩、帽子,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在整个护理操作环节中,护理人员需有高度的无菌观念与责任感,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定期进行空气及地面的消毒,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3.4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胆道中毒性休克经扩容和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后,病情仍不好转则休克可进入晚期。此时护理工作更加繁重,主要是及时发现并发症[1],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必须严密观察。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5.
[2]黄志强.肝胆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http://www.100md.com(哈思敏 栾凤霞)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胆结石与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