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703089
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1年第11期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诊治进展

    功能性胃肠病(FG IDs) 是一类具有消化道症状,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或不能用生化结构异常解释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按目前分类方法包括28种疾病,以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最为常见。不同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同,如FD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和上腹胀满、早饱、恶心等;IBS 患者常有腹部不适,或以腹痛为主要症状,且伴有大便次数与性状异常;FC 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有未尽感等。许多FG IDs患者有症状重叠表现,这使FG IDs的病情更加复杂,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诊治的难度和医疗资源的消耗,[1] 因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对上述常见FG IDs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合介绍。

    1 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本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34.6%,就诊率为62.1%[2]。我国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3]:FG ID在某些特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于随机调查的普通人群,疾病的发生率受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心理因素、社会环境、饮食习惯影响较大,发病率也较高。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虽然功能性胃肠病存在的部位、症状各异,但在运动、感觉生理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上,仍具有共同的特征。

    2.1运动异常

    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患者有近端胃的适应性调节异常、胃排空延缓、胃电节律异常等;肠易激综合征(IBS) 患者有结肠动力紊乱与胃结肠反应异常等[4J 。

    2.2内脏高敏

    内脏感觉过敏是功能性胃肠病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