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 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多种综合因素致病,要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四大因素。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护理工作者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调节患者的社会角色,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调节其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
[关键词] 糖尿病;老年人;心理;护理
前言: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只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能使患者解除各种心理障碍,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有以下不良心理特征: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焦虑恐惧的心理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厌世抗拒治疗的心理。要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做到有以下四点。
1.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士即应热情接待,营造一种温馨舒适充满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孤独感,同时也为护患沟通创造了和谐、轻松的沟通交流环境。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让患者体会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尊重和体贴,并尽力满足患者合理的身心需要,以便与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有利于护士全面准确的收集资料,也能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
2.加强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指导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积极预防各种诱发加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指导患者正确的膳食搭配,多食新鲜蔬菜,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体力活动要适度,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充分认识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一旦发生能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的能力,指导患者按时按剂量服用口服降糖药。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仪者向患者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患者应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结果的意义及其评价。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常见诱因和早期症状掌握自救方法,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如查眼底糖化血红蛋白等,指导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病情卡片及应急处理。
, http://www.100md.com
3.加强药物治疗的指导
很多患者对应用胰岛素治疗存在恐惧心理,有些患者甚至错误的认为用胰岛素治疗会产生依赖性。护士要及时给予解释,讲明若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无效,再不应用胰岛素治疗,等于浪费经济和生命,达不到较好的血糖控制。高血糖本身又可加重胰岛的损害,加速病情的发展,并发症出现早而迅速,因此使每一位患者坚持合理、正确用药,可使病情改善的同时有助于缓解抑郁。
4.调动社会支持力量,在精神和物质上支持糖尿病患者
家庭的支持对糖尿病患者很重要,家庭要给患者创造倾诉发泄的机会,一旦患者的抑郁情绪发泄出来,其抑郁情绪就会缓和。护士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糖尿病患者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患病后,非常惧怕遭到别人的歧视,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创造各种条件关心支持患者的治疗,送去爱心和温暖,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减轻生活压力。鼓励糖尿病患者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参加一些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还要指导患者,特别是重度抑郁患者,学会放松自身紧张度,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报纸、散步、郊游等,在治疗间隙和康复期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和社会活动,转移内心压力,缓解抑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 http://www.100md.com
我们还发现,多数患者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必须终生控制饮食,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社会实践,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经历了心理发展的进程,同时伴随着生理方面的衰老,都会造成心理方面的变化,形成特有的心理特征。患者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增加经济负担,造成家庭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5.结束语:
综上,护理人员应掌握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实施心理护理,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患者的心理。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刘岩,王海丽,孙翔.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
[2]朱云燕.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甘肃中医,2010,(07).
[3]任会英,左芝玲,崔艳玲.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障碍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
[4]宫亚凤,冯丹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0,(33).
[5]李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3).
[6]刘彩霞,于水仙.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29).
[7]吴玉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2)., 百拇医药(王芳 隋丽娜 李影)
[关键词] 糖尿病;老年人;心理;护理
前言: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只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能使患者解除各种心理障碍,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有以下不良心理特征: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焦虑恐惧的心理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厌世抗拒治疗的心理。要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做到有以下四点。
1.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士即应热情接待,营造一种温馨舒适充满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孤独感,同时也为护患沟通创造了和谐、轻松的沟通交流环境。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让患者体会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尊重和体贴,并尽力满足患者合理的身心需要,以便与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有利于护士全面准确的收集资料,也能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
2.加强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指导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积极预防各种诱发加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指导患者正确的膳食搭配,多食新鲜蔬菜,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体力活动要适度,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充分认识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一旦发生能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的能力,指导患者按时按剂量服用口服降糖药。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仪者向患者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患者应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结果的意义及其评价。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常见诱因和早期症状掌握自救方法,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如查眼底糖化血红蛋白等,指导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病情卡片及应急处理。
, http://www.100md.com
3.加强药物治疗的指导
很多患者对应用胰岛素治疗存在恐惧心理,有些患者甚至错误的认为用胰岛素治疗会产生依赖性。护士要及时给予解释,讲明若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无效,再不应用胰岛素治疗,等于浪费经济和生命,达不到较好的血糖控制。高血糖本身又可加重胰岛的损害,加速病情的发展,并发症出现早而迅速,因此使每一位患者坚持合理、正确用药,可使病情改善的同时有助于缓解抑郁。
4.调动社会支持力量,在精神和物质上支持糖尿病患者
家庭的支持对糖尿病患者很重要,家庭要给患者创造倾诉发泄的机会,一旦患者的抑郁情绪发泄出来,其抑郁情绪就会缓和。护士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糖尿病患者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患病后,非常惧怕遭到别人的歧视,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创造各种条件关心支持患者的治疗,送去爱心和温暖,给患者以心理支持,减轻生活压力。鼓励糖尿病患者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参加一些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还要指导患者,特别是重度抑郁患者,学会放松自身紧张度,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报纸、散步、郊游等,在治疗间隙和康复期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和社会活动,转移内心压力,缓解抑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 http://www.100md.com
我们还发现,多数患者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必须终生控制饮食,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社会实践,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经历了心理发展的进程,同时伴随着生理方面的衰老,都会造成心理方面的变化,形成特有的心理特征。患者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增加经济负担,造成家庭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5.结束语:
综上,护理人员应掌握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实施心理护理,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分析患者的心理。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刘岩,王海丽,孙翔.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
[2]朱云燕.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甘肃中医,2010,(07).
[3]任会英,左芝玲,崔艳玲.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障碍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
[4]宫亚凤,冯丹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0,(33).
[5]李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3).
[6]刘彩霞,于水仙.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29).
[7]吴玉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2)., 百拇医药(王芳 隋丽娜 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