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702616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1年第12期
     [摘 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 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罗马III标准将FD 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 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 EPS)。目前,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通过各方面对其机制的研究,并通过保护胃粘膜、调节胃肠动力、调节胃肠分泌和胃肠激素代谢等治疗来改善症状,但效果不很理想。本文对近10余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作了系统回顾。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起源于胃十二指肠部位的上消化道症状群,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或烧灼感(burning),(须排除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以往研究的焦点主要是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方面。近10年来人们发现特定基因型的改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某些胃肠激素等与FD 的发病密切相关。患者常有诸多症状, 多次检查, 但无结构或器质性病变, 或可解释症状的依据。现将主要研究总结如下:

    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机理的认识

    1.1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目前大多认为FD 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MMCⅢ期(强力收缩期)持续时间缩短或缺如、胃窦动力指数降低、胃排空下降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