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702298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1年第12期
     [摘 要]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出现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痛、咽部如有物堵或梗塞感、甚至吞咽不利或有食物溢出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正逐年升高,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该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其体质特点着手,辨证论治,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从而调整个体体质,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生理要求,降低发病率,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体质;预防

    1 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

    中医对体质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灵枢·寿夭刚柔论》记载:“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通天》划分出5种体质类型,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灵枢·卫气失常》又将肥壮体型划分为膏型、脂型和肉型3种体质类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还明确划分出25种体质类型。可以认为中医对体质的认识是形成于秦汉时期的《内经》,其后,秦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明清时期的《温病条辨》、《温疫论》等使之进一步丰富发展,至现代得到了继承发扬,并有所提高。王琦将体质定义为其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质反映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御能力方面,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体质的形成、分类、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学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