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699937
门急诊患者猝死风险评估与防治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年第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及“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目前以患者安全(Patient Safety)为基点的预防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门急诊患者就医时,患者及家属往往对突发死亡这种重大打击不能理解与接受,而产生强烈生理、心理冲突、应激,引发各种问题,严重的将导致医患纠纷,甚至打杀医护事件的发生。因此,对门急诊患者猝死的风险客观因素、常见疾患、高危因素、诊治风险评估与防治策略,是医院管理及门急诊医护共同关注的课题。

    1 门急诊患者猝死风险客观因素

    通常患者就医主要是根据症状与体征选择科室,或通过咨询导医台或挂号室选择科室,形成了以症状就医与按系统组织学习,通过鉴别诊断与排除诊断等方式接受培训的接诊医师诊治思维方式之间的矛盾,造成对猝死高风险患者群缺乏关注,甚至漏诊误诊的可能;另一方面,患者就医时对系统病史重要性认知不足,每次就诊提供不同的病历本,病史资料不完整,或由于提供病史人不是患者本人,对病情不了解、不全面,造成门诊病历存在片段性、孤立性问题;信任危机造成依从性差,存在所谓的“考医生”现象即患者考查医生诊断与诊疗措施与其他医生是否一致,出了诊室再换医院就诊;还有患者存在某种心理顾虑,对病史会刻意隐瞒或编造;而接诊医生方面,由于普遍存在门诊量大,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与精力关注每一位患者,存在对既往史一带而过或忽略的现象。这两方面的矛盾,也是患者猝死风险的潜在危险因素。门急诊医师的临床思维模式是学院式模式,是通过系统化院校教育养成的排除式诊断思维模式、诊断性治疗思维模式相结合的产物,其优势在于模式化,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以“胸痛”主诉来诊的患者,高度警觉(acute myocardial infcati,AMI)有利于医师快速担任及应付繁重的门急诊工作量的需求,缺陷在于思维模式僵化,缺乏辨证观、发展观、整体论的思维应变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