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TT3、TT4、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浓度变化及意义
![]() |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TT3、TT4浓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09-06~2012-06本院住院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患者组,并选择我院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患者组与对照组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D-二聚体(免疫浊度法)、TT3、TT4(发光免疫法)浓度水平。 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急性脑梗死的恢复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的TT3浓度水平低于恢复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对照组TT3浓度水平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恢复期、对照组TT4浓度水平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二聚体、TT3、TT4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程度、观察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为临床工作者对急性脑梗死的判断、监测治疗和估计预后提实验依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 TT3; TT4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25-01
我们检测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住院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2例健康体检者D-二聚体、TT3、TT4浓度水平。并分析D-二聚体、TT3、TT4浓度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相关性。目的为临床工作者对急性脑梗死的判断、监测治疗和估计预后提实验依据。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2例均为2009-06~2012-06我院内二科的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男36例,女16例,平均年龄 61.3±11.4 岁所有急性脑梗塞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平均(62.1±11.6)岁,均为体检健康者,均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梗死、房颤等疾病。
1.2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组分为急性期发病后72h内,治疗后15天(恢复期)各采血1次,对照组采血1次,取专用采血管采集患者静脉血1管抗凝血(枸椽酸钠1:9抗凝)分离血浆检测D-二聚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仪器为Sysmex-CA7000;1管非抗凝按要求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检测TT3、TT4仪器:BECKMAN COULTER DxI8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均为配套试剂和质控品。所有样本均于当天检测出结果。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版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病例资料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分析。
2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