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价值分析(1)
作者简介;张东升(1972.11-),男,副主任医师,本科,从事消化内科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76例进行分析,分别进行胃镜诊断(胃镜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组),观察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76例患者中,胃镜诊断组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病理诊断组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胃镜诊断组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46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26例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56.5%(26/46),误诊率为43.5%(20/46),漏诊率为35.0%(14/40);经过统计学一致性检验,胃镜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组两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较差。结论:胃镜诊断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漏诊率较高,在临床诊断中应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从而提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临床指导和服务。
, 百拇医药 关键词: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74-0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胃切除手术造引起幽门功能降低或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造成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会损害胃黏膜屏蔽功能,导致胃黏膜炎症、出血、糜烂等,因而必须加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1]。胃镜诊断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但是其诊断准确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2]。为了探讨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7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76例,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胀痛、恶心、烧心、口苦等,且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5±6.92)岁,病程在3个月~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02±0.59)年。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然后进行后续跟踪治疗。
, 百拇医药
1.2检查方法:76例患者分别进行胃镜诊断(胃镜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组),胃镜诊断组采用奥林巴斯CV-150型电子胃镜对胃部进行诊断,作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并且常规在胃窦部大小弯部位距离幽门2~3cm的位置取2块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病理切片检查均有本院一名经验丰富的消化病理医师进行诊断。
1.3诊断标准
1.3.1内镜诊断:(1)胃镜下能够看到黄绿色或黄色的胆汁液体,并且在胃黏膜上有黏膜黄染或者胆泥粘附,且较为明显,胃黏膜出现水肿、血管扩张充血、糜烂,且呈现牛肉红色;(2)根据胃黏膜胆染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
1.3.2病理诊断:在胃窦和胃体中段钳取胃黏膜组织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表现为上皮细胞改变,长皮出现弯曲、增生、延长,细胞呈现立方体,黏液减少,黏膜层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 http://www.100md.com
1.4排除标准:(1)年龄在16岁以下或者80岁以上;(2)妊娠患者;(3)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胃泌素瘤等特殊原因造成的十二指肠和胃部病变、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以及胃癌患者。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理诊断和胃镜诊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一致性效果根据P值判断,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差;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
2结果
2.1两组在诊断结果上的比较:76例患者中,胃镜诊断组46例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理诊断组40例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诊断组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46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26例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565%(26/46),误诊率为43.5%(20/46),漏诊率为35.0%(14/40);经过统计学一致性检验,胃镜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组两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一致性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2胃镜诊断表现:胃镜诊断的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轻度20例,胃黏膜有胆染现象,且伴有水肿、充血,胆汁液体自幽门处返流;中度16例,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部位有明显的黄绿色积液和黏膜糊,胆汁液体反流入胃;重度10例,胆汁液体反流入胃,胃黏膜有弥散斑片状的出血灶,多合并消化性溃疡(4例)和反流性食管炎(6例)。
3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相关调查显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2%~15%[3]。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患者在接受胃切除手术后会导致十二指肠内的肠液、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屏蔽功能受到损害,如果消化液一直作用于胃黏膜会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出血、糜烂和上皮反应性变化等[4],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
常用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胃闪烁扫描法、动态钠测定法、空腹胃液胆酸测定法、胃镜检查等方法[5]。胃镜检查因其操作简便、诊断迅速等优点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但是胃镜检查不能够进行定量诊断,而且胃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的应激性刺激很大,在检查时会刺激食管和咽喉部位,造成胃低和胃底肌肉的扩张,使胃体积扩大,进一步刺激会导致胃体和幽门括约肌的开启、逆蠕动、痉挛性关闭、松弛等,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从而影响诊断结果[6]。
, 百拇医药
大量研究表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一致性较差,一般在20%~60%之间[7],本研究中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符合率为56.5%(26/46),与大部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造成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差的原因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不同型号、不同灯光强度、不同对比度和饱和度的胃镜设备会直接影响胃镜诊断的结果。(2)胃镜检查时胃腔内充气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诊断结果。(3)检查部位不准确、深度不够、凭主观判断进行诊断或者过分信任胃镜检查而放弃病理检查都会影响胃镜检查的结果。因而在胃镜诊断中首先要排除胃部及十二指肠病变、胃癌、上消化道出血等可能造成胆汁反流的假象,然后通过胃镜观察胃黏膜病变的情况,并进行多部位、多点活检,并且取黏膜下层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反复验证,从而提高胃镜诊断的准确率[9]。, http://www.100md.com(张东升 王瑞芳 范章连)
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76例进行分析,分别进行胃镜诊断(胃镜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组),观察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76例患者中,胃镜诊断组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病理诊断组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胃镜诊断组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46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26例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56.5%(26/46),误诊率为43.5%(20/46),漏诊率为35.0%(14/40);经过统计学一致性检验,胃镜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组两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较差。结论:胃镜诊断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漏诊率较高,在临床诊断中应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从而提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临床指导和服务。
, 百拇医药 关键词: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74-0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胃切除手术造引起幽门功能降低或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造成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会损害胃黏膜屏蔽功能,导致胃黏膜炎症、出血、糜烂等,因而必须加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1]。胃镜诊断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但是其诊断准确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2]。为了探讨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7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76例,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胀痛、恶心、烧心、口苦等,且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55±6.92)岁,病程在3个月~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02±0.59)年。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然后进行后续跟踪治疗。
, 百拇医药
1.2检查方法:76例患者分别进行胃镜诊断(胃镜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组),胃镜诊断组采用奥林巴斯CV-150型电子胃镜对胃部进行诊断,作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并且常规在胃窦部大小弯部位距离幽门2~3cm的位置取2块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病理切片检查均有本院一名经验丰富的消化病理医师进行诊断。
1.3诊断标准
1.3.1内镜诊断:(1)胃镜下能够看到黄绿色或黄色的胆汁液体,并且在胃黏膜上有黏膜黄染或者胆泥粘附,且较为明显,胃黏膜出现水肿、血管扩张充血、糜烂,且呈现牛肉红色;(2)根据胃黏膜胆染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
1.3.2病理诊断:在胃窦和胃体中段钳取胃黏膜组织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表现为上皮细胞改变,长皮出现弯曲、增生、延长,细胞呈现立方体,黏液减少,黏膜层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 http://www.100md.com
1.4排除标准:(1)年龄在16岁以下或者80岁以上;(2)妊娠患者;(3)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胃泌素瘤等特殊原因造成的十二指肠和胃部病变、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以及胃癌患者。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理诊断和胃镜诊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一致性效果根据P值判断,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差;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较好。
2结果
2.1两组在诊断结果上的比较:76例患者中,胃镜诊断组46例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理诊断组40例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镜诊断组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46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26例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565%(26/46),误诊率为43.5%(20/46),漏诊率为35.0%(14/40);经过统计学一致性检验,胃镜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组两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一致性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2胃镜诊断表现:胃镜诊断的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轻度20例,胃黏膜有胆染现象,且伴有水肿、充血,胆汁液体自幽门处返流;中度16例,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部位有明显的黄绿色积液和黏膜糊,胆汁液体反流入胃;重度10例,胆汁液体反流入胃,胃黏膜有弥散斑片状的出血灶,多合并消化性溃疡(4例)和反流性食管炎(6例)。
3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相关调查显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2%~15%[3]。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患者在接受胃切除手术后会导致十二指肠内的肠液、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屏蔽功能受到损害,如果消化液一直作用于胃黏膜会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出血、糜烂和上皮反应性变化等[4],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
常用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胃闪烁扫描法、动态钠测定法、空腹胃液胆酸测定法、胃镜检查等方法[5]。胃镜检查因其操作简便、诊断迅速等优点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但是胃镜检查不能够进行定量诊断,而且胃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的应激性刺激很大,在检查时会刺激食管和咽喉部位,造成胃低和胃底肌肉的扩张,使胃体积扩大,进一步刺激会导致胃体和幽门括约肌的开启、逆蠕动、痉挛性关闭、松弛等,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从而影响诊断结果[6]。
, 百拇医药
大量研究表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一致性较差,一般在20%~60%之间[7],本研究中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符合率为56.5%(26/46),与大部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造成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差的原因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不同型号、不同灯光强度、不同对比度和饱和度的胃镜设备会直接影响胃镜诊断的结果。(2)胃镜检查时胃腔内充气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诊断结果。(3)检查部位不准确、深度不够、凭主观判断进行诊断或者过分信任胃镜检查而放弃病理检查都会影响胃镜检查的结果。因而在胃镜诊断中首先要排除胃部及十二指肠病变、胃癌、上消化道出血等可能造成胆汁反流的假象,然后通过胃镜观察胃黏膜病变的情况,并进行多部位、多点活检,并且取黏膜下层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反复验证,从而提高胃镜诊断的准确率[9]。, http://www.100md.com(张东升 王瑞芳 范章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