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
编号:13593564
乙肝表面抗体酶标定量方法的建立(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84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019-02

    到目前为止,乙肝仍然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疾病【1],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成效显著,控制乙肝感染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降低乙肝携带率关键是降低乙肝高危人群的携带率,《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指出,要定量检测高危人群乙肝表面抗体含量,当含量低于10mIU/ml时,要加强免疫。

    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的经典方法是放射免疫分析法,但由于其放射污染,试剂盒有效期不长等缺点,影响了它的发展。基层现行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是酶标法,但均以检测阳性或阴性即定性为指标,并不知道确切的乙肝表面抗体含量,当抗体的量小于10mIU/ml时,尽管定性结果为阳性,其实已无对乙肝病毒抵抗的能力。

    酶标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试剂有效期长、无污染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检验中的主导技术,近年由于技术进步,酶标板吸附能力均一性、重复性提高;有效期由原来的6个月增加到一年,为酶标定量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酶标定量已报道的有甲胎蛋白、C125和黄曲霉毒素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