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对比局部神经阻滞治疗跖腱膜炎61例临床随机对照研究(1)
【摘 要】目的:评价针刀治疗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名跖腱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早晨起床下地时第一步的疼痛和活动痛。疼痛程度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完成VAS评分。在完成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再次完成VAS评分。结果:54患者坚持完成了治疗及随访(针刀组29人,局部封闭组25人),脱落率11.5%。在完成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针刀组疼痛症状缓解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局部封闭组(P
【关键词】针刀;跖腱膜炎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051-02
, 百拇医药 背景
跖腱膜炎是成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约占10%[1]。涵盖的年龄范围广,在运动员和普通人群中均可发生,可以引起严重的跟痛症状并经常伴有活动功能障碍。典型症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站立行走时,逐渐出现跟底及足心的疼痛,以跟骨内侧结节处最明显。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跖腱膜本身的退变以及慢性无菌性炎症都是目前认为可能的原因[2]。通常认为跖腱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3-4]。但对一些严重患者,症状可持续数月到数年[5]。
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病例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局部封闭疗法作为常用疗法,临床应用广泛[8-9]。然而有报道称其有引起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如跖腱膜断裂[10-12]。因此,临床急需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刀微创疗法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古九针疗法,以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以及外科微创技术为基础,集我国传统医学的针刺手法特色于一体的中西医学技术。近年,针刀疗法在软组织疼痛领域逐步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13-18]。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比较针刀疗法和局部封闭治疗跖腱膜炎的疗效,为针刀治疗跖腱膜炎提供临床依据。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在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骨伤科门诊收集病例。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之间,共有61例(男17例,女44例)跟痛症病人参与研究。所有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6岁(最小19岁,最大68岁)。这些病人跟痛症状的持续时间在6个月到5年不等。
1.1.1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院推荐的跖腱膜炎诊断标准:跟骨内侧跖腱膜附着处压痛;早晨或一段时间非活动后,患者起身活动时跟痛明显。
1.1.2纳入标准
1.符合跖腱膜炎诊断标准;
2.年龄在20-65岁之间;
, http://www.100md.com
3.行走起始步时VAS疼痛评分5以上;
4.病程大于6个月。
1.1.3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2.足部骨折病史者;
3.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4.合并其它脏器较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方法,用SAS统计包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并制成RP随机分配卡,装入依次编号的不透明信封,信封的编号与卡片上的序号相同。按照患者进入试验的顺序依照信封编号拆封取卡,严格按卡片序号规定分组及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3治疗方法
1.3.1治療分组
参与研究的病人首先需要向研究者提供关于其基本情况和跟痛史的资料,这些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体重、联系方式、跟痛程度、是否接受过其它治疗等。然后由研究者对患者进行确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跖腱膜炎患者被随机地分入两个治疗组中。
1.4术中操作
针刀组的跖腱膜炎患者接受针刀松解治疗。具体方法是:在门诊手术室,患者俯卧床上,足跟朝上,双足背紧贴床沿。医生用拇指在跖腱膜的跟骨内结节附着处仔细寻找明显压痛点(通常伴有硬结),标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2ml局部麻醉。针刀(直径0.8mm,长度5mm,北京华夏针刀器械厂)垂直皮肤刺入,刀口线平行足弓纵轴,到达病变部位后,纵行松解挛缩紧张的跖腱膜。当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局部纱块贴敷2天。
, http://www.100md.com
局部封闭对照组的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床上,足跟朝上,双足背紧贴床沿。压痛点的寻找类似针刀组。在跖腱膜的跟骨内结节附着处仔细寻找明显压痛点(通常伴有硬结),标为进针点。用2%利多卡因2ml加曲安奈德(20mg)2ml局部封闭压痛点。局部纱块贴敷2天。
患者治疗后2天内避免负重。在完成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在治疗和随访期间,患者可以继续原有的保守治疗措施,但不能接受新的治疗方法。
1.5观察指标
通过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量化表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分,评分从0(无痛)到10(最痛),取决于病人在数字评价量化表上所作的选择[19]。本次研究主要对两个疼痛指标进行VAS的评估:1、每日晨起下床时第一步的疼痛程度,2、活动时产生的疼痛程度。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上述指标的评估。
1.6统计学方法
将初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数据及完成治疗后随访数据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数据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计数数据采用校正卡方检验。对于各连续变量的组间差异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对脱落病例采用意图治疗分析。如果分析结果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http://www.100md.com(谢起文)
【关键词】针刀;跖腱膜炎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051-02
, 百拇医药 背景
跖腱膜炎是成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约占10%[1]。涵盖的年龄范围广,在运动员和普通人群中均可发生,可以引起严重的跟痛症状并经常伴有活动功能障碍。典型症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站立行走时,逐渐出现跟底及足心的疼痛,以跟骨内侧结节处最明显。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跖腱膜本身的退变以及慢性无菌性炎症都是目前认为可能的原因[2]。通常认为跖腱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3-4]。但对一些严重患者,症状可持续数月到数年[5]。
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病例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局部封闭疗法作为常用疗法,临床应用广泛[8-9]。然而有报道称其有引起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如跖腱膜断裂[10-12]。因此,临床急需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刀微创疗法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古九针疗法,以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以及外科微创技术为基础,集我国传统医学的针刺手法特色于一体的中西医学技术。近年,针刀疗法在软组织疼痛领域逐步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13-18]。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比较针刀疗法和局部封闭治疗跖腱膜炎的疗效,为针刀治疗跖腱膜炎提供临床依据。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在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骨伤科门诊收集病例。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之间,共有61例(男17例,女44例)跟痛症病人参与研究。所有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6岁(最小19岁,最大68岁)。这些病人跟痛症状的持续时间在6个月到5年不等。
1.1.1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院推荐的跖腱膜炎诊断标准:跟骨内侧跖腱膜附着处压痛;早晨或一段时间非活动后,患者起身活动时跟痛明显。
1.1.2纳入标准
1.符合跖腱膜炎诊断标准;
2.年龄在20-65岁之间;
, http://www.100md.com
3.行走起始步时VAS疼痛评分5以上;
4.病程大于6个月。
1.1.3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2.足部骨折病史者;
3.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4.合并其它脏器较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方法,用SAS统计包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并制成RP随机分配卡,装入依次编号的不透明信封,信封的编号与卡片上的序号相同。按照患者进入试验的顺序依照信封编号拆封取卡,严格按卡片序号规定分组及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3治疗方法
1.3.1治療分组
参与研究的病人首先需要向研究者提供关于其基本情况和跟痛史的资料,这些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体重、联系方式、跟痛程度、是否接受过其它治疗等。然后由研究者对患者进行确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跖腱膜炎患者被随机地分入两个治疗组中。
1.4术中操作
针刀组的跖腱膜炎患者接受针刀松解治疗。具体方法是:在门诊手术室,患者俯卧床上,足跟朝上,双足背紧贴床沿。医生用拇指在跖腱膜的跟骨内结节附着处仔细寻找明显压痛点(通常伴有硬结),标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2ml局部麻醉。针刀(直径0.8mm,长度5mm,北京华夏针刀器械厂)垂直皮肤刺入,刀口线平行足弓纵轴,到达病变部位后,纵行松解挛缩紧张的跖腱膜。当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局部纱块贴敷2天。
, http://www.100md.com
局部封闭对照组的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床上,足跟朝上,双足背紧贴床沿。压痛点的寻找类似针刀组。在跖腱膜的跟骨内结节附着处仔细寻找明显压痛点(通常伴有硬结),标为进针点。用2%利多卡因2ml加曲安奈德(20mg)2ml局部封闭压痛点。局部纱块贴敷2天。
患者治疗后2天内避免负重。在完成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在治疗和随访期间,患者可以继续原有的保守治疗措施,但不能接受新的治疗方法。
1.5观察指标
通过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量化表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分,评分从0(无痛)到10(最痛),取决于病人在数字评价量化表上所作的选择[19]。本次研究主要对两个疼痛指标进行VAS的评估:1、每日晨起下床时第一步的疼痛程度,2、活动时产生的疼痛程度。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上述指标的评估。
1.6统计学方法
将初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数据及完成治疗后随访数据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数据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计数数据采用校正卡方检验。对于各连续变量的组间差异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对脱落病例采用意图治疗分析。如果分析结果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http://www.100md.com(谢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