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上旬刊)》 > 201811
编号:13572840
中医辨证活血化瘀中药在脑梗死患者中辅助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81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活血化瘀中药在脑梗死患者中辅助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间我院收治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活血化瘀中药进行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NIHSS评分(17.5±1.8)分低于对照组的(23.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脑梗死患者,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活血化瘀;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160-01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性综合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的危害患者的健康[1]。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采用中医辨证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有助于脑梗死治疗效果的提升,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2]。为此,本文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间我院收治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就中医辨证活血化瘀中药的辅助治疗效果做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對象为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间我院收治60例脑梗死患者,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3]诊断标准,排除研究相关药剂过敏史、有出血性倾向、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颅内肿瘤、严重器官功能不全、重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动静脉畸形等,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下,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控血压、降血糖、调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溶栓、抗凝等改善脑循环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活血化瘀中药进行辅助治疗:①痰湿阻滞型(6例),治疗药方为:红花14g、僵蚕15g、牛膝12g、川穹12g、桃仁15g、郁金10g、黄芪12g、菖蒲10g、炙甘草9g;②气虚血瘀型(9例),治疗药方为:菖蒲15g、枳实10g、天麻10g、牛膝9g、赤芍10g、当归12g、川穹13g、桃仁15g、橘红10g、陈皮10g、半夏14g、胆星12g、茯苓12g;③肝肾阴虚型(10例),治疗药方为:白芍10g、天冬14g、牛膝11g、珍珠母14g、龙骨10g、赤芍14g、熟地9g、当归10g、红花8g、桑枝10g、夜交藤10g、牡蛎8g、桃仁10g、炙甘草6g;④络脉空虚型(5例),药方组成为:半夏10g、白附子10g、羌活9g、当归12g、赤芍12g、红花9g、南星8g、桃仁10g、川穹10g。所有方剂均加水500煎煮5min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1剂/d,连续治疗4周。

    1.3 评价方法:

    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之间的差异。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①显效:患者的肢体、语言及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生活工作状态回复正常;②好转:患者的肢体、语言及神经功能部分好转,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出现恶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1与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率的资料表示为百分比(%),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x±s(均数±标准差)表示,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NIHSS评分(17.5±1.8)分低于对照组的(23.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在祖国中医学中称为“卒中”或“中风”,认为其病机为气血衰少、肝肾不足、风火相煽、气血瘀阻、痰湿雍盛,且同时又有着兼寒兼热的区别,中医辨证中包括痰湿阻滞型、气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络脉空虚型等分型[4]。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也应根据不同分型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活血化瘀药物,如痰湿阻滞选取化湿活血、化痰养血、利水渗湿为主;气虚血瘀选取补气通络、疏肝祛风、活血化瘀为主;肝肾阴虚选取清泄肝热、舒筋柔肝、通络祛瘀为主;络脉空虚选取通络祛风、清热活血、养心化痰为主[5-6]。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这充分的肯定了中医辨证活血化瘀中药辅助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可以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大幅的促进肢体、语言及神经功能改善,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我们,脑梗死患者的脑络闭阻、血行不畅是的脑部经脉失养,且大多脑梗死患者处于中老年期,气血亏虚或多或少的存在,是的其生血不足、行血有亏,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往往只能对症进行局部循环改善,并不能达到根治标本的目的;予以中医辨证活血化瘀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补气、疏肝、化痰、养血,从而更有利于脑部微循环的改善,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超,刘敬霞,任非非等.中医病证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649-652.

    [2]章福宝,陶怡,宁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333-335.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4]吕晶.脑梗死(中风)中医“肝肾阴虚,脑络瘀滞”病机理论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5,8(2):169-172.

    [5]冯容,陈永斌.活血化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4):668-671.

    [6]丁锐,王家琳,唐晓敏等.活血化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9):1678-1680., 百拇医药(郝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