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针对医学生开设医学美术课程的必要性
【摘要】医学美术课程是伴随“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而兴起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传授美术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本文将围绕医学美术课程与医学生专业课程的联系、对创新意识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及长远利益等多方面,展开对医学生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的阐述,为高校加强对医学生美育的投入比重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美术课程;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253-01
医学美术课程,即为美术与医学紧密相联的一门学科,授课内容囊括名画赏析、基础素描、色彩搭配等。据观察,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的培养中,往往更注重夯实其专业知识,而常忽略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仅仅只把此门课程纳入公共任选课,因此并未让所有医学生从中获益。本文将分析医学美术课程应用于医学生的诸多有利影响,便于高校从中汲取灵感,提升高校对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1 医学美术课程与临床学科相辅相成
非临床专业(如医学检验、医学信息工程学等)的医学生,要学习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基础学科,而临床专业医学生在上述学科基础上还要学习外科、眼科、皮肤科等必修课程,这都为今后步入医学岗位从事医疗相关工作的必经之路。然而众所周知,这些学科书本虽精心编排,严谨性和精确性较高,但因文字繁多,难免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在学习这些专业课同时,如对医学生开设医学美术课程,辅以美术相关知识的渗入,使医学生用生动的手绘图像取代冗长的文字记录,必定会提高他们记忆并理解疾病的生理、病理与发病机制等。另外,解剖学作为医学生的学科“敲门砖”、“基石”,更是强调对图像信息有极强的摄取能力,而美术教育时常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器官进行绘画描述,加深学生对形体、比例、空间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能力,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医学生夯实学科基础。
2 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医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老师授课形式单一,大多都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都加剧了我国在医疗行业的科研创新水平不能取得较大的进步。故寻求提高医学生创造力思维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医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在对医学、艺术和体育专业大学生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和特点的研究发现,艺术专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各年级、各因素上得分普遍高于医学专业[1],因此可以在对医学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育同时,融以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美术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有标准答案可供解释,而是需要医学生不断的汲取灵感和发挥想象力,在此过程中,思维从而得以广阔发散。
3 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医务工作人员职业的特殊性体现在,医学是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是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的学科。医生不止是看“人的病”,更是看“病的人”,人文关怀理念在医学职业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提倡医学人文关怀更是21世纪医学发展主要趋势。而医学美术教育作为直观的视觉艺术,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而且其传达的思想更为直接与具体。在课程中,在欣赏或观看“生老病死”等主题的美术作品及影视作品,有助于医学生对生命持以敬畏之心、对疾病与死亡的本质也理解得更透徹,从而在医学生走向今后的工作岗位时,能够做到“偶尔去治愈,总是去抚慰,经常去帮助”,离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环境也更近一步。
4 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医学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新的医学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一专业教育一素质教育”并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美术教育是实现审美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与途径,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从长期的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中,越来越透视出美育的重要性。2017以首都医科大学《美术作品赏析》课程为例所做的关于医学生对“美术赏析”选修课的需求分析及评价研究可得出,所研究的218名医学生有52.56% 学生认为美术赏析课程对提高审美能力非常有帮助[3]。对于医学生而言,非常专业的美术理论和技能虽不能学到,但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与美术相关的构图常识、色彩运用,开拓美学视野、积累美学经验,这无疑是提高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重要方式。
5 有利于医学生服务于未来的教学、医疗及社会服务
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患者解释病情,但常常会遇到语言表述较为困难的情况,倘若有美术基础,便可根据学习绘画技法所掌握的技能,画出清晰明朗的图纸,使患者一目了然[4]。同时,即使是临床经验再丰富的医生,遇到需要用ppt等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或者开展讲座时,由于未曾涉猎美术知识,对于页面的排版、色彩的选择也会经常遇到瓶颈。医学院校针对医学生而开设的美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具有美术基础的医学专业人才,为在今后的临床和教学中发挥出在医学美术表现力的潜能和独立医学美术创造力打下基础。
总之,在医学生学习阶段,对于审美的教育是必不可缺的环节。把医学美术课程纳入对高校医学生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利用美育和德育所能发挥的最大优势,不论是对医学生的目前学习,还是对其今后进入医疗岗位均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肖潇.对医学、艺术及体育专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1.
[2]刘春,杨波.对医学院校美术鉴赏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2,(20):268-269
[3]富奇,李海彬,冯巍,等.医学生对"美术赏析"选修课的需求分析及评价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美术作品赏析》课程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17,(z2):29-33.
[4]周子炜.医学院校美术教育现状及美术课程改革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5):802-803,820., 百拇医药(唐瑞 谭贤豪 周菲 唐超)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美术课程;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253-01
医学美术课程,即为美术与医学紧密相联的一门学科,授课内容囊括名画赏析、基础素描、色彩搭配等。据观察,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的培养中,往往更注重夯实其专业知识,而常忽略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仅仅只把此门课程纳入公共任选课,因此并未让所有医学生从中获益。本文将分析医学美术课程应用于医学生的诸多有利影响,便于高校从中汲取灵感,提升高校对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1 医学美术课程与临床学科相辅相成
非临床专业(如医学检验、医学信息工程学等)的医学生,要学习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基础学科,而临床专业医学生在上述学科基础上还要学习外科、眼科、皮肤科等必修课程,这都为今后步入医学岗位从事医疗相关工作的必经之路。然而众所周知,这些学科书本虽精心编排,严谨性和精确性较高,但因文字繁多,难免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在学习这些专业课同时,如对医学生开设医学美术课程,辅以美术相关知识的渗入,使医学生用生动的手绘图像取代冗长的文字记录,必定会提高他们记忆并理解疾病的生理、病理与发病机制等。另外,解剖学作为医学生的学科“敲门砖”、“基石”,更是强调对图像信息有极强的摄取能力,而美术教育时常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器官进行绘画描述,加深学生对形体、比例、空间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能力,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医学生夯实学科基础。
2 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医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老师授课形式单一,大多都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都加剧了我国在医疗行业的科研创新水平不能取得较大的进步。故寻求提高医学生创造力思维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医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在对医学、艺术和体育专业大学生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和特点的研究发现,艺术专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各年级、各因素上得分普遍高于医学专业[1],因此可以在对医学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育同时,融以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美术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有标准答案可供解释,而是需要医学生不断的汲取灵感和发挥想象力,在此过程中,思维从而得以广阔发散。
3 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医务工作人员职业的特殊性体现在,医学是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是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的学科。医生不止是看“人的病”,更是看“病的人”,人文关怀理念在医学职业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提倡医学人文关怀更是21世纪医学发展主要趋势。而医学美术教育作为直观的视觉艺术,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而且其传达的思想更为直接与具体。在课程中,在欣赏或观看“生老病死”等主题的美术作品及影视作品,有助于医学生对生命持以敬畏之心、对疾病与死亡的本质也理解得更透徹,从而在医学生走向今后的工作岗位时,能够做到“偶尔去治愈,总是去抚慰,经常去帮助”,离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环境也更近一步。
4 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医学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新的医学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一专业教育一素质教育”并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美术教育是实现审美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与途径,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从长期的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中,越来越透视出美育的重要性。2017以首都医科大学《美术作品赏析》课程为例所做的关于医学生对“美术赏析”选修课的需求分析及评价研究可得出,所研究的218名医学生有52.56% 学生认为美术赏析课程对提高审美能力非常有帮助[3]。对于医学生而言,非常专业的美术理论和技能虽不能学到,但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与美术相关的构图常识、色彩运用,开拓美学视野、积累美学经验,这无疑是提高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重要方式。
5 有利于医学生服务于未来的教学、医疗及社会服务
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患者解释病情,但常常会遇到语言表述较为困难的情况,倘若有美术基础,便可根据学习绘画技法所掌握的技能,画出清晰明朗的图纸,使患者一目了然[4]。同时,即使是临床经验再丰富的医生,遇到需要用ppt等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或者开展讲座时,由于未曾涉猎美术知识,对于页面的排版、色彩的选择也会经常遇到瓶颈。医学院校针对医学生而开设的美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具有美术基础的医学专业人才,为在今后的临床和教学中发挥出在医学美术表现力的潜能和独立医学美术创造力打下基础。
总之,在医学生学习阶段,对于审美的教育是必不可缺的环节。把医学美术课程纳入对高校医学生公共美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利用美育和德育所能发挥的最大优势,不论是对医学生的目前学习,还是对其今后进入医疗岗位均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肖潇.对医学、艺术及体育专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1.
[2]刘春,杨波.对医学院校美术鉴赏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2,(20):268-269
[3]富奇,李海彬,冯巍,等.医学生对"美术赏析"选修课的需求分析及评价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美术作品赏析》课程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17,(z2):29-33.
[4]周子炜.医学院校美术教育现状及美术课程改革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5):802-803,820., 百拇医药(唐瑞 谭贤豪 周菲 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