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1)
【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方案治疗缓解疼痛及促进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采用C臂引导臭氧注射方案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胶原酶注射治疗(观察组,n=40)疼痛缓解情况、影像学改善效果、临床恢复优良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6个月、1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经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改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改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恢复优良率为9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临床恢复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方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获得理想的近期效果,在中长期效果方面,还需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麦;突出物内注射;疼痛评分;影像学效果;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27-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多发性疾病类型,由椎间盘发生病变,促使骨髓核突出,对软组织、神经根、周围血管构成压迫导致,椎间盘软组织可表现为无菌性炎症和水肿,进而引发腰部疼痛,同时,因神经受到压迫,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1-2]。因本病以青壮年为主要好发群体,故危害十分严重[3-4]。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采用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方案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18-76岁,平均(42.31±8.42)岁;病程1-6年,平均(2.40±0.52)年。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1-74岁,平均(42.40±8.39)岁;病程1-5年,平均(2.42±0.48年)。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C臂引导下臭氧注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胶原酶注射方法。即臭氧注射完成后,留针10min,穿刺针向突出物内退入,作注入气体操作,表现为无阻力,且经观察,回收液内无脑脊液和血液,即可对胶原酶注射,依据患者病情调整注意力,需控制在300-600ml之間。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以0-10分为评估范围,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2)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影像学改善效果;(3)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临床恢复优良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 (1)影像标准:显效:经观察突出部位呈完全消失显示;经观察突出部位缩小明显;无物:突出物无变化,甚至变大。(2)疗效标准:优:运动功能无障碍,疼痛消失,可正常工作、生活;良:运动无障碍,但仅可完成轻运动,疼痛缓解;差:疼痛明显,症状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资料均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展开相关在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疼痛评分应用()表示,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影像改善总有效率和病情恢复总有效率采用(%)表示,施以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6个月、1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影像总有效率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经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改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改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恢复优良率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恢复优良率为9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临床恢复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臭氧可发挥镇痛、抗炎作用,但作用相对有限。胶原酶属一种水解酶,具选择性溶解蛋白质特征,可针对性的促使骨髓核中分布的胶原蛋白溶解,经水解,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物质,如脯氨酸等,使患处损伤明显减轻,并持续缓解疼痛[5-6]。采取胶原酶在突出物内注入的方式,具较高安全性,因其可对突出的椎间盘溶解,避免对邻近正常组织、神经细胞、细胞膜构成损伤,且未对血红蛋白、乳酪蛋白等构成破坏,可在正常温度和生理的酸碱度条件下,促使胶原纤维分解,进而获取理想的效果[7-8]。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6个月、1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效果优于对照组。, 百拇医药(杨长波)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麦;突出物内注射;疼痛评分;影像学效果;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27-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多发性疾病类型,由椎间盘发生病变,促使骨髓核突出,对软组织、神经根、周围血管构成压迫导致,椎间盘软组织可表现为无菌性炎症和水肿,进而引发腰部疼痛,同时,因神经受到压迫,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1-2]。因本病以青壮年为主要好发群体,故危害十分严重[3-4]。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采用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方案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18-76岁,平均(42.31±8.42)岁;病程1-6年,平均(2.40±0.52)年。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1-74岁,平均(42.40±8.39)岁;病程1-5年,平均(2.42±0.48年)。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C臂引导下臭氧注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胶原酶注射方法。即臭氧注射完成后,留针10min,穿刺针向突出物内退入,作注入气体操作,表现为无阻力,且经观察,回收液内无脑脊液和血液,即可对胶原酶注射,依据患者病情调整注意力,需控制在300-600ml之間。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以0-10分为评估范围,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2)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影像学改善效果;(3)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临床恢复优良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 (1)影像标准:显效:经观察突出部位呈完全消失显示;经观察突出部位缩小明显;无物:突出物无变化,甚至变大。(2)疗效标准:优:运动功能无障碍,疼痛消失,可正常工作、生活;良:运动无障碍,但仅可完成轻运动,疼痛缓解;差:疼痛明显,症状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资料均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展开相关在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疼痛评分应用()表示,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影像改善总有效率和病情恢复总有效率采用(%)表示,施以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6个月、1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影像总有效率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经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改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改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恢复优良率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恢复优良率为9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临床恢复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臭氧可发挥镇痛、抗炎作用,但作用相对有限。胶原酶属一种水解酶,具选择性溶解蛋白质特征,可针对性的促使骨髓核中分布的胶原蛋白溶解,经水解,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物质,如脯氨酸等,使患处损伤明显减轻,并持续缓解疼痛[5-6]。采取胶原酶在突出物内注入的方式,具较高安全性,因其可对突出的椎间盘溶解,避免对邻近正常组织、神经细胞、细胞膜构成损伤,且未对血红蛋白、乳酪蛋白等构成破坏,可在正常温度和生理的酸碱度条件下,促使胶原纤维分解,进而获取理想的效果[7-8]。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6个月、1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效果优于对照组。, 百拇医药(杨长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腰痛及颈肩痛 >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