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上旬刊)》 > 20196
编号:13549755
略谈麻醉前准备与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6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065-01

    众所周知,现代麻醉学的范畴还包含了急慢性疼痛诊疗、ICU、特殊临床麻醉、门诊、血管痉挛性疾病的治疗、癌痛治疗及心肺脑复苏等。现代完善的监护系统与麻醉技术能够使患者麻醉手术期间的安全得以保障。但是,由于每个人对麻醉药耐受、反应的差异,以及患者的特殊病情,就需要麻醉科医生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

    1 麻醉前的准备

    1.1 身体方面的准备

    应采用多种方式补充患者营养,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对患者紊乱的生理功能与并存的各种并发症予以纠正;对于呼吸系感染,要采用抗生素治疗进行控制;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休克进行有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才可进行手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使之能够接近正常值或达到正常值;患者术前出现发热,则要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以保障患者具有麻醉、手术的耐受能力;对于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其血压,通常不会停用抗高血压药;在术前暂不可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否则有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术前有使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等,通常要停用一星期的时间,这样是为了避免出现术中的大出血;饱食且需要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在术前要将胃部排空,插胃管对胃部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将胃内容物抽出;全麻诱导的时候,为了防止出现误吸的情况,要使用清醒气管插管术,保持咽喉反射;对麻醉前的禁食、禁饮要严格执行,新生儿—1周岁婴儿麻醉前2h内不进食物,1—5月小儿麻醉前4小时内不进食物,6月—3岁患者麻醉前禁饮6h、3岁以上禁食8h,成人麻醉前禁饮4h、禁食12h。且有研究结果表明,>36个月者应禁饮2h,禁食8h。≤36个月者应禁固体食物和禁奶6h,禁饮2h。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儿有着过长的禁食时间,就应及时补充热能、补液,防止出现低血糖现象。

    1.2 精神方面的准备

    许多患者在行麻醉、手术前都会有本能的恐惧,更会对自身所患疾病的预后出现忧伤、焦虑及悲观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影响到患者机体内环境,进而给患者的麻醉与手术的耐受力形成严重影响。所以,麻醉前的精神准备重点是帮助患者减轻恐惧心理,消除患者顾虑,增强其信心。同时,应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合理解释,告知患者当前的麻醉技术、麻醉药都有着极高的安全性,医生也会尽全力做好麻醉,使患者能够放心。此外,将麻醉过程向患者做简要介绍,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比如,气管插管全麻,应告知患者术后麻醉药停用后,要进行吸痰拔管,告诉他相应的配合动作。然而就现如今的医疗法规状况及形势,需要实事求是告诉患者及其家属麻醉手术会发生的情况,切忌随意承诺什么事都不会发生。总之,麻醉科医生要注重自身的态度、言行,让患者信任自己,放心接受麻醉。

    1.3 麻醉分级

    当前,临床麻醉最常用的评估分级方法之一,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所颁布的患者全身体格健康状况分级。Ⅰ、Ⅱ级患者有着良好的麻醉耐受性,麻醉经过较为顺利;Ⅲ级患者进行麻醉有着一定危险性,需要在麻醉前做充分准备,积极预防麻醉中及麻醉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Ⅳ、Ⅴ级患者有着很大的麻醉危险性,因而麻醉前准备一定要细致、充分。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标准:Ⅰ级患者发育、营养良好,没有器质性疾病,麻醉与手术耐受能力佳;Ⅱ级患者患者的实质器官存在有轻度的病变,但代偿健全,可耐受一般的手术、麻醉;Ⅲ级患者的实质器官严重病变,功能降低仍在代偿范围之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比较差;Ⅳ级患者,实质器官严重病变,生命安全存在危险,功能代偿不全,进行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很大;Ⅴ级患者时刻受到死亡威胁,手术与麻醉的风险极高。

    1.4 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当前不可或缺的法律文书,是术前评估的重要部分。在将治疗或诊断性操作的危险性、并发症、副作用等告知患者之后,患者认可并进行签字,就取得了知情同意。将麻醉计划与可能的并发症告知患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之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纠纷。特殊情况下,知情同意书可由患者家属代表签署。

    2 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消除患者的恐惧、忧虑,使之能够更好配合,从而增强麻醉成效,使麻醉药的副作用减少,使术前疼痛得以缓解或是解除,确保麻醉过程平稳。

    2.1 常用的药物

    当前麻醉前的较常使用以下药物:①安定药。主要药物有酚噻嗪类、丁酰苯类及苯二氮卓类。这些药物具有抗焦虑、中枢性肌松、镇静、抗惊厥的作用。氟哌啶2.5-5mg/次,肌内注射;异丙嗪25-50mg/次,进行肌内注射。②镇静催眠药。比如巴比妥类药物,有着抗惊厥、催眠、镇静的作用,并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有着预防作用。巴比妥及钠盐属于常用药物,小儿2-3mg/次,成人则是0.1-0.2g/次,进行肌内注射。③镇痛药。这类药物和全身麻醉药起到协同作用,有助于麻醉药用量的减少,使患者的痛苦、痛感得以减轻,从而安静下来。比如辅助椎管内麻醉,能够使腹部手术的牵拉反应得到减少。主要的药物及用量有,哌替啶mg/次,芬太尼0.1mg/次,嗎啡5-10mg/次,进行肌内注射。④抗胆碱药。能将节后胆碱能神经阻断,以松弛平滑肌肉,使呼吸道黏液与唾液的分泌减少,对迷走神经发射产生抑制。使用较多的药物及用量,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3mg/次和阿托品0.5mg/次。

    2.2 麻醉前特殊用药

    对于这类药物,应结合患者的不同病情需要进行适当使用,比如过敏体质者,可采用异丙嗪和苯海拉明;拥有支气管哮喘在手术前,应采用氨茶碱;针对糖尿病患者,则要予以胰岛素等。

    2.3 麻醉前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麻醉前的用药原则,应是充分结合患者年龄、病情、麻醉方法等,来讲用药的种类、剂量、时间等确定下来。通常,在术前1d应口服催眠药,术前30min使用镇静安定药、镇痛药、抗胆碱能药肌内注射。对于一些急诊手术,可在麻醉开始的时候采用静脉注射,但要将剂量减半。另外,恶病质、本弱、年老或是甲状腺功能不佳的患者,对于药量要酌情减少;而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体格强壮的患者应稍微加大剂量。值得一提的是,夏季应避免给高热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使用抗胆碱药物,必要情况下可改用或少用东莨菪碱。

    总之,为了确保麻醉和手术过程的平稳、顺利,需要麻醉科医生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和用药工作,从而提高治疗成效,还患者一个健康生活。, 百拇医药(田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