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妊娠期牙龈炎的临床指数和风险因素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牙龈炎的临床指数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421例孕产妇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自制问卷调查产妇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并进行牙龈炎临床指数检查。结果:牙龈炎临床指数检查显示,研究对象中有219例有牙龈炎(52.02%),研究显示刷牙时间少、刷牙后进食、孕前没有进行口腔检查等均为牙龈炎的风险因素。结论: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会显著增加,口腔检查的缺失以及口腔健康行为缺乏是发生牙龈炎的风险因素,临床中需重视对孕产妇口腔健康的检查及保健知识的宣教。
【关键词】牙龈炎;妊娠期;风险因素;临床指数;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124-02
前言:
妊娠期牙龈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主要为全口牙龈炎的症状,可出现明显牙间暗红、松软、出血、发亮的乳头肿,严重者可有假膜、溃疡的出现。妊娠前即有牙龈炎则会在妊娠期加重,产后症状可自行减轻、消退。牙龈炎不仅给产妇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还可导致流产、早产和新生儿低体重等不良妊娠情况。对此,需要提高医护人员及孕妇对妊娠期牙龈炎的认识,进而加强妊娠期牙龈炎的防治工作,临床意义重大。本文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421例孕产妇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来分析探讨妊娠期牙龈炎的临床指数及相关风险因素,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421例孕产妇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均无心脏、肾脏、肝脏等重大脏器及系统的严重疾病,且全部对本实验内容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孕妇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29.3±4.6)岁,孕早期198例(47.03%),孕中期162例(38.48%),孕晚期61例(14.49%)。
1.2方法
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诊出血(BOP)、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等牙龈炎牙周指数及牙周状况检查。
检查方式:把CPI探针轻柔而缓慢地插入牙周袋或龈沟中,探针平行于牙长轴并与牙根贴紧,沿着龈沟远中逐渐向近中移动,并进行上下短距离颤动来感受龈上牙石情况,并进行探诊出血情况检查,观察探针上显示的刻度计算牙周袋深度。检查时探针力度不能大于20g,即探针插入指甲中不会导致疼痛的力度。
自制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年龄、孕周、口腔健康行为、口腔知识等信息。并根据是否患牙龈炎情况分组讨论。
1.3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 20.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卡方(X2)检验,检验值小于0.05时,说明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219例有牙龈炎(52.02%),孕妇年龄分组上牙龈炎发病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随着孕期的增加,牙龈炎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5),见表1。
口腔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刷牙時间少、刷牙后进食、孕前没有进行口腔检查等均为妊娠期牙龈炎的风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孕妇血液中黄体酮水平会增加,扩张牙龈毛细血管,增加了牙龈中炎症细胞以及体液的深处。同时,性激素会导致牙龈中肥大细胞受损,释放组胺以及蛋白水解酶,让局部炎症加重。此外,妊娠期内分泌的变化让新陈代谢受到影响,牙龈对菌斑反应改变。妊娠期牙龈炎会增加妊娠不良结局风险,造成孕妇流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等风险情况。研究调查显示在菌斑指数在妊娠期和产后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小,而探查出血没有显著增加,尚不确定是否有临床附着丧失变化。高浓度的性激素还促进炎症递质的生成,进而加重牙龈炎。本研究对接收的421例孕妇进行了牙龈炎临床指数及风险因素调查,牙龈炎临床指数检查显示,研究对象中有219例有牙龈炎(52.02%),研究显示刷牙时间少、刷牙后进食、孕前没有进行口腔检查等均为牙龈炎的风险因素。较差的口腔环境下会累积牙菌斑、牙石、食物残渣等局部刺激物。临床中对妊娠期牙龈炎的治疗具有较大难度。需重视对孕妇开展口腔保健宣教,提高孕妇口腔卫生质量,减少牙龈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会显著增加,口腔检查的缺失以及口腔健康行为缺乏是发生牙龈炎的风险因素,临床中需重视对孕产妇口腔健康的检查及保健知识的宣教。
参考文献
[1] 于冬梅,周晓萍,董莉,刘淑华.长春市989名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5556-5559.
[2] 王琳琳. 500名妊娠期女性牙周疾病相关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
[3] 骆小青. 孕妇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7.
[4] 郑黎薇,邹静,游泳,赵玉梅,刘鹤,梅予锋,赵玮,段小红.孕期口腔疾病管理[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7,35(02):113-118., http://www.100md.com(余开会)
【关键词】牙龈炎;妊娠期;风险因素;临床指数;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124-02
前言:
妊娠期牙龈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主要为全口牙龈炎的症状,可出现明显牙间暗红、松软、出血、发亮的乳头肿,严重者可有假膜、溃疡的出现。妊娠前即有牙龈炎则会在妊娠期加重,产后症状可自行减轻、消退。牙龈炎不仅给产妇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还可导致流产、早产和新生儿低体重等不良妊娠情况。对此,需要提高医护人员及孕妇对妊娠期牙龈炎的认识,进而加强妊娠期牙龈炎的防治工作,临床意义重大。本文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421例孕产妇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来分析探讨妊娠期牙龈炎的临床指数及相关风险因素,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421例孕产妇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均无心脏、肾脏、肝脏等重大脏器及系统的严重疾病,且全部对本实验内容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孕妇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29.3±4.6)岁,孕早期198例(47.03%),孕中期162例(38.48%),孕晚期61例(14.49%)。
1.2方法
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诊出血(BOP)、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等牙龈炎牙周指数及牙周状况检查。
检查方式:把CPI探针轻柔而缓慢地插入牙周袋或龈沟中,探针平行于牙长轴并与牙根贴紧,沿着龈沟远中逐渐向近中移动,并进行上下短距离颤动来感受龈上牙石情况,并进行探诊出血情况检查,观察探针上显示的刻度计算牙周袋深度。检查时探针力度不能大于20g,即探针插入指甲中不会导致疼痛的力度。
自制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年龄、孕周、口腔健康行为、口腔知识等信息。并根据是否患牙龈炎情况分组讨论。
1.3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 20.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卡方(X2)检验,检验值小于0.05时,说明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219例有牙龈炎(52.02%),孕妇年龄分组上牙龈炎发病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随着孕期的增加,牙龈炎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5),见表1。
口腔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刷牙時间少、刷牙后进食、孕前没有进行口腔检查等均为妊娠期牙龈炎的风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孕妇血液中黄体酮水平会增加,扩张牙龈毛细血管,增加了牙龈中炎症细胞以及体液的深处。同时,性激素会导致牙龈中肥大细胞受损,释放组胺以及蛋白水解酶,让局部炎症加重。此外,妊娠期内分泌的变化让新陈代谢受到影响,牙龈对菌斑反应改变。妊娠期牙龈炎会增加妊娠不良结局风险,造成孕妇流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等风险情况。研究调查显示在菌斑指数在妊娠期和产后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小,而探查出血没有显著增加,尚不确定是否有临床附着丧失变化。高浓度的性激素还促进炎症递质的生成,进而加重牙龈炎。本研究对接收的421例孕妇进行了牙龈炎临床指数及风险因素调查,牙龈炎临床指数检查显示,研究对象中有219例有牙龈炎(52.02%),研究显示刷牙时间少、刷牙后进食、孕前没有进行口腔检查等均为牙龈炎的风险因素。较差的口腔环境下会累积牙菌斑、牙石、食物残渣等局部刺激物。临床中对妊娠期牙龈炎的治疗具有较大难度。需重视对孕妇开展口腔保健宣教,提高孕妇口腔卫生质量,减少牙龈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妊娠期牙龈炎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会显著增加,口腔检查的缺失以及口腔健康行为缺乏是发生牙龈炎的风险因素,临床中需重视对孕产妇口腔健康的检查及保健知识的宣教。
参考文献
[1] 于冬梅,周晓萍,董莉,刘淑华.长春市989名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5556-5559.
[2] 王琳琳. 500名妊娠期女性牙周疾病相关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
[3] 骆小青. 孕妇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7.
[4] 郑黎薇,邹静,游泳,赵玉梅,刘鹤,梅予锋,赵玮,段小红.孕期口腔疾病管理[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7,35(02):113-118., http://www.100md.com(余开会)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牙体病 > 牙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