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与用药知多少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83(2019)08-0064-02
感冒时合并发热的症状不要盲目用药,药品的安全性是可靠的,但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累及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如果是低烧可以首先使用物理降温方式,特别是小儿发热尽量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如果体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需要用药治疗。因为体温过高会导致身体重要脏器功能失调,体内氧气消耗大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或昏睡,并且严重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小儿感冒发热会导致肺炎等并发症。要合理选择退烧药,因为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常用的退热药包括扑热息敏、复方阿司匹林等[1],这些药物具有显著的退热效果,但是也有很强的副作用,包括刺激胃黏膜、引起血液疾病、损伤肝肾功能等,一些严重过敏的患者还会导致肝肾中毒甚至死亡。
1 发热的原因
发热具有多种原因,主要的发热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首先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发热,常见的原因包括感冒、肺炎、伤寒等传染病,患者感染了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发热,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另外一个原因是非感染性原因,主要的原因包括过敏、炎症组织损伤、器官移植、恶性病等,发热是这些疾病的继发性后果[2]。发热的临床症状是机体的体温异常升高并且伴随脉搏加快的症状,一般持续3~6天,同时伴随四肢关节疼痛、咽喉痛、鼻塞或者头痛的症状时可能伴随有感冒,若经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的计数低于正常的数值那么提示可能有病毒感染。治疗发热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常见的药物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2 非处方药治疗
2.1对乙酰氨基酚
该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具有较强的解热作用,能够抑制中枢系统前列腺素的合成。该药物治疗发热的作用持久而缓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安全剂量内的效果可靠,但是大剂量使用会严重损伤肝脏。适用于老人及儿童服用,可以作为退热药的首选。但是该药物的镇痛作用较弱,因此如果患者具有明显的头痛、四肢疼痛等症状时使用该药物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2.2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也是一种常用的退热药物,该药物的作用快速,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能够对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作用,从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出汗有利于皮肤的散热,从而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对于正常体温患者而言使用阿司匹林没有效果。
2.3布洛芬
布洛芬具有很强的传统作用,能够缓解发热时引起的四肢疼痛、头痛等症状。其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20倍左右,但是其抗炎作用较差。布洛芬能够起到退热作用,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类似,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脑体温调节中枢而产生作用,能够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具有较强的机体耐受性。
2.4贝诺酯
贝诺酯也是一种常见的退热药,是阿司匹林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物,可以对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镇痛解热的作用,产生的胃肠道刺激性较小,这种药物的退热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相似,在体内发挥的退热作用时间更加持久。
3 处方药治疗
5岁以下的儿童高热体温达到39摄氏度以上时必须采取紧急退热措施,可以应用安乃近溶液滴鼻治疗,每侧鼻孔滴1~2滴,如果发生了高热惊厥还要采用温水擦浴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患儿持续性高热达30分钟左右,必须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4 发热用药提示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人体在以上情况下产生的保护性反应。机体的体温升高就会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产生更多的抗体,从而促进炎症的修复,但与此同时发热也会增加体力的消耗使人体感觉不适,严重时可导致惊厥。另外免疫力较为低下的儿童或老年人还会在发热时导致虚脱。发热用药一定要谨慎,要严格控制用量,避免滥用乱用。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要减少用药的剂量,并且多饮水和补充电解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3],使用药品期间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些患者对药学知识的了解较少,用药前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其遵医嘱用药,同时提醒患者不可私自增减剂量或停止用药。
阿司匹林是常见的退热药物,但是该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屏障,妊娠三个月内的孕妇如果使用阿司匹林很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所以要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妊娠晚期孕妇服用布洛芬会延长孕期,因此以上药物要慎用于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
发热通常会持续3~6天,使用退热药解热尽量不要超过三天,如果三天后发热症状没有缓解,必须及时到医院就医。如果发热时并且伴随着寒战以及胸痛等症状,儿童发热体温达到39摄氏度以上并且伴随神志不清、频繁呕吐或者具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时,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两个月以下的新生婴儿发热时禁止使用退热药。尽量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体温高到39摄氏度并且物理降温不能起到效果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常见的药物包括布洛芬选混悬液以及对乙酰氨基酚滴剂[4],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儿童使用退热药一定要根据体重以及年龄因素使用做到用药科学,避免产生组织器官损伤。
以上介绍了发热时的用药方法,旨在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感冒时合并发热的症状不要盲目用药,药品的安全性是可靠的,但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累及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如果是低烧可以首先使用物理降温方式,特别是小儿发热尽量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如果体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需要用药治疗。因为体温过高会导致身体重要脏器功能失调,体内氧气消耗大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或昏睡,并且严重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小儿感冒发热会导致肺炎等并发症。要合理选择退烧药,因为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常用的退热药包括扑热息敏、复方阿司匹林等[1],这些药物具有显著的退热效果,但是也有很强的副作用,包括刺激胃黏膜、引起血液疾病、损伤肝肾功能等,一些严重过敏的患者还会导致肝肾中毒甚至死亡。
1 发热的原因
发热具有多种原因,主要的发热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首先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发热,常见的原因包括感冒、肺炎、伤寒等传染病,患者感染了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发热,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另外一个原因是非感染性原因,主要的原因包括过敏、炎症组织损伤、器官移植、恶性病等,发热是这些疾病的继发性后果[2]。发热的临床症状是机体的体温异常升高并且伴随脉搏加快的症状,一般持续3~6天,同时伴随四肢关节疼痛、咽喉痛、鼻塞或者头痛的症状时可能伴随有感冒,若经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的计数低于正常的数值那么提示可能有病毒感染。治疗发热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常见的药物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2 非处方药治疗
2.1对乙酰氨基酚
该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具有较强的解热作用,能够抑制中枢系统前列腺素的合成。该药物治疗发热的作用持久而缓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安全剂量内的效果可靠,但是大剂量使用会严重损伤肝脏。适用于老人及儿童服用,可以作为退热药的首选。但是该药物的镇痛作用较弱,因此如果患者具有明显的头痛、四肢疼痛等症状时使用该药物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2.2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也是一种常用的退热药物,该药物的作用快速,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能够对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作用,从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出汗有利于皮肤的散热,从而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对于正常体温患者而言使用阿司匹林没有效果。
2.3布洛芬
布洛芬具有很强的传统作用,能够缓解发热时引起的四肢疼痛、头痛等症状。其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20倍左右,但是其抗炎作用较差。布洛芬能够起到退热作用,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类似,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脑体温调节中枢而产生作用,能够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具有较强的机体耐受性。
2.4贝诺酯
贝诺酯也是一种常见的退热药,是阿司匹林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物,可以对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镇痛解热的作用,产生的胃肠道刺激性较小,这种药物的退热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相似,在体内发挥的退热作用时间更加持久。
3 处方药治疗
5岁以下的儿童高热体温达到39摄氏度以上时必须采取紧急退热措施,可以应用安乃近溶液滴鼻治疗,每侧鼻孔滴1~2滴,如果发生了高热惊厥还要采用温水擦浴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患儿持续性高热达30分钟左右,必须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4 发热用药提示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人体在以上情况下产生的保护性反应。机体的体温升高就会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产生更多的抗体,从而促进炎症的修复,但与此同时发热也会增加体力的消耗使人体感觉不适,严重时可导致惊厥。另外免疫力较为低下的儿童或老年人还会在发热时导致虚脱。发热用药一定要谨慎,要严格控制用量,避免滥用乱用。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要减少用药的剂量,并且多饮水和补充电解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3],使用药品期间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些患者对药学知识的了解较少,用药前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其遵医嘱用药,同时提醒患者不可私自增减剂量或停止用药。
阿司匹林是常见的退热药物,但是该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屏障,妊娠三个月内的孕妇如果使用阿司匹林很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所以要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妊娠晚期孕妇服用布洛芬会延长孕期,因此以上药物要慎用于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
发热通常会持续3~6天,使用退热药解热尽量不要超过三天,如果三天后发热症状没有缓解,必须及时到医院就医。如果发热时并且伴随着寒战以及胸痛等症状,儿童发热体温达到39摄氏度以上并且伴随神志不清、频繁呕吐或者具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时,必须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两个月以下的新生婴儿发热时禁止使用退热药。尽量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体温高到39摄氏度并且物理降温不能起到效果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常见的药物包括布洛芬选混悬液以及对乙酰氨基酚滴剂[4],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儿童使用退热药一定要根据体重以及年龄因素使用做到用药科学,避免产生组织器官损伤。
以上介绍了发热时的用药方法,旨在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颖.安全用药,理念决定疗效——谈儿童合理用药误区与要点[J].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8,02(5):18-23.
[2] 赵茜,谢燕,吴立超.基于护理岗位的用药护理知识与技能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649(23):165-167.
[3] 石英.干扰素发热反应预防性用药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1(26):192-193.
[4] 李连新.我院发热门诊对儿童家长安全用药知识认知行为调查[J].中国医药导刊,2018,13(6):1102-1104., http://www.100md.com(伍倍林)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