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分别采取早期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入院后24h)肠内营养与延后(入院后48h)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治疗后的APACHE Ⅱ评分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TP等指标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通过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可加快体内淀粉酶的恢复,积极改善其营养状态及预后效果,疗效相比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更为显著。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内营养;延迟肠内营养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47-02
在临床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除病症临床表现外,患者通常还会伴发器官功能衰竭、胰腺脓肿、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目前,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大多采取非手术的方法,并配合肠内营养治疗,可调节患者肠内菌群的平衡,积极改善其营养状态及预后效果,但关于肠内营养治疗的具体时机,还存在一定的争议[2]。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82例SAP患者为例,分别采取早期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7~2018.9。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男、女分别有52例、30例;年龄跨度方面,最大者为75岁,最小24岁,平均(48.4±5.1)岁;病程为6至90h,平均为(40.1±6.2)h;51例为胆源性胰腺炎,31例为非胆源性胰腺炎。所有患者均存在持续腹痛、恶心呕吐、腰肩背部位放射疼痛等症状,且血、尿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均符合SAP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存在精神疾病、对研究药物过敏以及耐受性差等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中,两组差异不大。
1.2治疗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对其展开胃肠减压、抗感染、抗休克、維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以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生长抑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控制热氮比在120:1至150:1的范围内,并根据28Kcal/kg的剂量标准,向患者输入营养。操作如下:经鼻腔向患者体内置入空肠营养管,并在X线透视引导下,调整营养管的位置。随后,可先经营养管滴注恒温生理盐水(37℃,500mL),使肠道逐步适应,接着匀速(20至30ml/L)静滴容易吸收的肽氨基酸营养制剂,如百普力等。在静滴过程中,需以患者具体病情及耐受度为依据,适当调整滴速。营养治疗7d后,可向患者应用整蛋白型营养合剂及长肽,并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入院后24h)肠内营养,对照组则实施延后(入院后48h)肠内营养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CRP(C反应蛋白)、ALB(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等生理指标水平进行观察与记录,并采用APACHE Ⅱ评分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表明预后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对比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TP等指标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2.2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情况及预后效果对比
营养治疗后,观察组的APACHE Ⅱ评分及CRP水平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TP等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2。
3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腺与周围组织受到胰液自身消化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血胰酶显著上升,并且还会出现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休克与腹膜炎等症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SAP患者,如果未能及时给予能量补充及营养支持,就很有可能引起负氮平衡,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此可见,做好SAP患者的营养治疗工作尤为重要[3]。
营养治疗主要包括肠外与肠内支持两种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其中,如果长期采取肠外营养治疗的方法,就有可能使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出现异常变化,导致肠黏膜萎缩及肠源性感染。有学者经研究发现,通过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除了可为患者提供所需营养及能量外,还能够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不会损伤肠道的黏膜,并且还可有效调节肠道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促进炎症反应效果的改善。而为探究肠内营养治疗的具体时机,本文以我院82例SAP患者为例,结果发现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延后肠内营养治疗的对照组,营养状态改善情况及预后效果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相比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尽早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防止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疾病的进展加重,影响预后。
综上所述,通过对SAP患者展开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加快体内淀粉酶的恢复,积极改善其营养状态及预后效果,疗效相比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更为显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内营养;延迟肠内营养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47-02
在临床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除病症临床表现外,患者通常还会伴发器官功能衰竭、胰腺脓肿、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目前,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大多采取非手术的方法,并配合肠内营养治疗,可调节患者肠内菌群的平衡,积极改善其营养状态及预后效果,但关于肠内营养治疗的具体时机,还存在一定的争议[2]。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82例SAP患者为例,分别采取早期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2例SAP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7~2018.9。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男、女分别有52例、30例;年龄跨度方面,最大者为75岁,最小24岁,平均(48.4±5.1)岁;病程为6至90h,平均为(40.1±6.2)h;51例为胆源性胰腺炎,31例为非胆源性胰腺炎。所有患者均存在持续腹痛、恶心呕吐、腰肩背部位放射疼痛等症状,且血、尿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均符合SAP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存在精神疾病、对研究药物过敏以及耐受性差等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中,两组差异不大。
1.2治疗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对其展开胃肠减压、抗感染、抗休克、維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以及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生长抑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控制热氮比在120:1至150:1的范围内,并根据28Kcal/kg的剂量标准,向患者输入营养。操作如下:经鼻腔向患者体内置入空肠营养管,并在X线透视引导下,调整营养管的位置。随后,可先经营养管滴注恒温生理盐水(37℃,500mL),使肠道逐步适应,接着匀速(20至30ml/L)静滴容易吸收的肽氨基酸营养制剂,如百普力等。在静滴过程中,需以患者具体病情及耐受度为依据,适当调整滴速。营养治疗7d后,可向患者应用整蛋白型营养合剂及长肽,并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入院后24h)肠内营养,对照组则实施延后(入院后48h)肠内营养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CRP(C反应蛋白)、ALB(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等生理指标水平进行观察与记录,并采用APACHE Ⅱ评分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分数越低表明预后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对比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TP等指标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2.2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情况及预后效果对比
营养治疗后,观察组的APACHE Ⅱ评分及CRP水平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TP等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2。
3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腺与周围组织受到胰液自身消化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血胰酶显著上升,并且还会出现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休克与腹膜炎等症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SAP患者,如果未能及时给予能量补充及营养支持,就很有可能引起负氮平衡,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此可见,做好SAP患者的营养治疗工作尤为重要[3]。
营养治疗主要包括肠外与肠内支持两种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其中,如果长期采取肠外营养治疗的方法,就有可能使患者肠道内的菌群出现异常变化,导致肠黏膜萎缩及肠源性感染。有学者经研究发现,通过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除了可为患者提供所需营养及能量外,还能够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不会损伤肠道的黏膜,并且还可有效调节肠道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促进炎症反应效果的改善。而为探究肠内营养治疗的具体时机,本文以我院82例SAP患者为例,结果发现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血、尿淀粉酶恢复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延后肠内营养治疗的对照组,营养状态改善情况及预后效果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相比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尽早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防止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疾病的进展加重,影响预后。
综上所述,通过对SAP患者展开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加快体内淀粉酶的恢复,积极改善其营养状态及预后效果,疗效相比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更为显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雪华,杜净红,李芬芳,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时机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09):1389-1391.
[2] 曹勇.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4):14-15.
[3] 姚红兵,曾荣城,文明波,等.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4):2231-2233., http://www.100md.com(刘香杰 王海鑫 李卓)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