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上旬刊)》 > 201912
编号:13525522
细菌耐药性及应对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12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002-02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降低,细菌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固有耐药性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获得性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可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个染色体而代代相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主要是:细菌在生存过程中以抵御其它微生物和保护自身安全,微生物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用相应灭活物质抵抗抗生素。

    在人类的医疗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很容易产生大量的耐药菌株。最初在临床上应用的青霉素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但是,长期大量使用青霉素,导致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然后又有红霉素、四环素等各种抗菌药物的出现,但是细菌对这些抗生素都有了一定的抵抗力[1]。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细菌产生复杂多样的耐药性,特别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很难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