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上旬刊)》 > 20203
编号:13501474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3
     本研究表明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在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方面极具临床价值,术后并发症少,预后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这既是代表一个单位或中心的手术水平,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反应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长特点。传统观点认为,IPA手术全切率低,复发率较高;且最近有研究发现侵袭性垂体腺瘤易侵入骨质,因而难以全切除进而导致一个较高的复发率。然而,就本单位的临床统计数据来看,在目前较普遍认可的IPA定义中,肿瘤在内镜下的全切除率较高,且近期复发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相关:①神经内镜技术不断成熟、发展,取得了质的突破;②在全球神经外科医生的共同探索下,对人脑鞍区的解剖结构及特点认识更为全面,同时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解剖特点有了更准确的认识;③神经外科的各个领域如团队建设、手术器械等也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因此,促使临床内镜下的全切除更接近真正意义的肿瘤全切除。同时,我们现在的手术经验与治疗体会表明,侵襲性垂体腺瘤完全有可能进行全切除[3],且在全切除的情况下其复发率将大大降低。然而,侵袭性垂体瘤的定义尚存在争议,如何尽可能准确、完全地评估肿瘤侵袭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节点完善术后IPA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更深入认识侵袭性垂体腺瘤。

    4 现状与发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4]尚无统一、客观、准确的定义。目前,被绝大多数临床医生所接受的定义仍主要来源于以肉眼分辨标准为依据的定义范畴,而不同层次的医生以及在不同设备条件背景下,可能导致分类结果既失妥当也失去了定义的本身意义。因此,如何从分子层面、基因层面或者其他更好的层面定义IPA,对不断深入认识、指导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妍,赵萌,王续,刘俊英,刘尧,贾占莉,刘月平. WHO(2017版)垂体肿瘤分类解读(二)[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12:1299-1301.

[2] 谢伟,陈凡帆,黄朝阳.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观[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3-34.

[3] 刘小海,王任直.垂体腺瘤预后的再认识[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01:1-3., http://www.100md.com(帅其贵 陈洪卫 周炜 洪涛)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