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堵管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 要】目的:深入探讨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堵管原因和相应的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月期间来本医院就诊的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导管堵塞的原因及发生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来院就诊的86例新生儿共有18例出现了堵管现象,占比20.93%。导致堵管现象的原因众多,其中形成血栓是最主要的原因(P<0.05)。结论:探讨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堵管原因囊括了血栓形成、置管操作不规范、导管因素以及药物沉淀等,务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降低堵管率。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穿刺;静脉导管;堵管原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156-02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它利用一根长长细细且柔软可以弯曲不易打折的导管,从外周大静脉置入到达心脏附近的大血管,并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或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道。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月期间来本医院就诊的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深入探讨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堵管原因和相应的护理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月期间来本医院就诊的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新生儿共计51例,女性新生儿共计35例。胎龄范围在29周~35周,平均胎龄为(33.41±1.27)周。出生时体重范围在1.4kg~2.6kg,平均体重为(2.12±0.45)kg。住院时间范围为10天~12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6.42±3.78)天。
1.2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所选用的材料均为来自美国碧迪公司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其规格为周长1.9Fr。86例患儿的家属们在签署知情协议书之后,照本院的相應规定,由已经获得资格认定的护理工作者进行外周穿刺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参与本次探究的所有新生患儿的数据资料展开分析。使用%表示新生患儿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查看数据波动。使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新生患儿的计量资料,展开t值校验。如果P值不超过0.05,代表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下表1当中可以看出,来院就诊的86例患儿共有18例患儿出现了堵管现象,占比20.93%。导致堵管现象的原因众多,囊括了血栓形成、置管操作不规范、导管因素以及药物沉淀等等,其中形成血栓是最主要的原因(P<0.05)。
3 讨论
经过研究发现,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堵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存在血栓,由于某些患儿因为长期保持俯卧体位会使得导管受到压迫,进而使得血液出现返流现象,引发血栓[1]。其二是导管因素,本院所使用的美国BD公司的导管内径较小,倘若液体流速过慢,输入较为粘稠的液体时就会发生堵管现象[2]。其三是置管操作欠规范,部分护理人员未对手部滑石粉进行全面清洁,从而使得有细小的颗粒进入了患儿体内。而且有时在置管环节会用力过度,损伤了患儿的血管内壁,在诱发静脉炎的同时造成了堵管。最后一点则是药物沉淀的出现;有时候护理人员会直接滴注甘露醇或造影剂等药物,没有配伍其他营养液,因药物pH差异形成的微粒易导致堵管[3]。
堵管问题的出现不容忽视,应当采取科学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降低堵管事件的发生率。首先是做好导管的维护工作,保障其呈“S”型摆放,固定好敷贴,更换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提升巡视患儿的频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刻处理。其次是合理运用药物;护理人员务必要全面了解各类药物之间的排斥性,梳理清楚输液顺序,从而有效避免出现结晶或是沉淀物[4]。若是患儿出现了堵管情况,切不可强行推注,从而降低栓塞出现的风险。接着是溶栓以及再通;若患儿因为血栓问题出现了堵管,则需尽快进行处理以提高复通效果。若患儿的导管堵塞情况不是十分严重,可以使用10毫升的注射器展开回抽。若是患儿出现了出血情况,则需要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有必要抽出血凝块,最后可以用肝素稀释液进行封管。
在本次实验中,来院就诊的86例患儿共有18例出现了堵管现象,占比20.93%。导致堵管现象的原因众多,其中形成血栓是最主要的原因(P<0.05)。综上所述,探讨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堵管原因囊括了血栓形成、置管操作不规范、导管因素以及药物沉淀等,务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降低堵管率。
参考文献
[1] 林娟娟,牛迪,杨金芳,等.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1):3497-3501.
[2] 潘文青.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8):162-164.
[3] 邓连好,陈燕梅,陈艳芝,等.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1):162-163.
[4] 付贞艳,权明桃,陈开永,等.新生儿不同静脉置入PICC效果的Meta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3):218-225., http://www.100md.com(钱珊珊)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穿刺;静脉导管;堵管原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156-02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导管。它利用一根长长细细且柔软可以弯曲不易打折的导管,从外周大静脉置入到达心脏附近的大血管,并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或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道。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月期间来本医院就诊的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深入探讨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堵管原因和相应的护理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月期间来本医院就诊的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8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新生儿共计51例,女性新生儿共计35例。胎龄范围在29周~35周,平均胎龄为(33.41±1.27)周。出生时体重范围在1.4kg~2.6kg,平均体重为(2.12±0.45)kg。住院时间范围为10天~12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6.42±3.78)天。
1.2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所选用的材料均为来自美国碧迪公司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其规格为周长1.9Fr。86例患儿的家属们在签署知情协议书之后,照本院的相應规定,由已经获得资格认定的护理工作者进行外周穿刺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参与本次探究的所有新生患儿的数据资料展开分析。使用%表示新生患儿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查看数据波动。使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新生患儿的计量资料,展开t值校验。如果P值不超过0.05,代表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下表1当中可以看出,来院就诊的86例患儿共有18例患儿出现了堵管现象,占比20.93%。导致堵管现象的原因众多,囊括了血栓形成、置管操作不规范、导管因素以及药物沉淀等等,其中形成血栓是最主要的原因(P<0.05)。
3 讨论
经过研究发现,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堵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存在血栓,由于某些患儿因为长期保持俯卧体位会使得导管受到压迫,进而使得血液出现返流现象,引发血栓[1]。其二是导管因素,本院所使用的美国BD公司的导管内径较小,倘若液体流速过慢,输入较为粘稠的液体时就会发生堵管现象[2]。其三是置管操作欠规范,部分护理人员未对手部滑石粉进行全面清洁,从而使得有细小的颗粒进入了患儿体内。而且有时在置管环节会用力过度,损伤了患儿的血管内壁,在诱发静脉炎的同时造成了堵管。最后一点则是药物沉淀的出现;有时候护理人员会直接滴注甘露醇或造影剂等药物,没有配伍其他营养液,因药物pH差异形成的微粒易导致堵管[3]。
堵管问题的出现不容忽视,应当采取科学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降低堵管事件的发生率。首先是做好导管的维护工作,保障其呈“S”型摆放,固定好敷贴,更换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提升巡视患儿的频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刻处理。其次是合理运用药物;护理人员务必要全面了解各类药物之间的排斥性,梳理清楚输液顺序,从而有效避免出现结晶或是沉淀物[4]。若是患儿出现了堵管情况,切不可强行推注,从而降低栓塞出现的风险。接着是溶栓以及再通;若患儿因为血栓问题出现了堵管,则需尽快进行处理以提高复通效果。若患儿的导管堵塞情况不是十分严重,可以使用10毫升的注射器展开回抽。若是患儿出现了出血情况,则需要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有必要抽出血凝块,最后可以用肝素稀释液进行封管。
在本次实验中,来院就诊的86例患儿共有18例出现了堵管现象,占比20.93%。导致堵管现象的原因众多,其中形成血栓是最主要的原因(P<0.05)。综上所述,探讨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堵管原因囊括了血栓形成、置管操作不规范、导管因素以及药物沉淀等,务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降低堵管率。
参考文献
[1] 林娟娟,牛迪,杨金芳,等.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1):3497-3501.
[2] 潘文青.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8):162-164.
[3] 邓连好,陈燕梅,陈艳芝,等.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1):162-163.
[4] 付贞艳,权明桃,陈开永,等.新生儿不同静脉置入PICC效果的Meta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3):218-225., http://www.100md.com(钱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