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上旬刊)》 > 202010
编号:13804866
浅析五行学说在针灸疗法中的指导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10
     2.2经脉五行的运用

    十二正经分别对应十二脏腑,因此经脉五行与脏腑五行也呈一一对应的关系。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人体的脏腑之间存在着“我生”、“生我”、“所胜”、“所不胜”四种关系,《难经》便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9]”的治疗原则。在针灸治疗领域中,五行子母补泻原则则体现为本经子母补泻和异经子母补泻,即治疗疾病时,不仅可以选择本经五行生克的子母补泻,还可以根据十二经脉所属脏腑之间的五行子母关系选择补泻的穴位。如培土生金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金水相生法等,其中临床最常用的为:

    (1)培土生金法

    培土生金法为补脾益肺之法。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脏运化失司则易生水湿痰饮,进而影响肺之宣肃;同样肺病日久不愈也会导致脾气不足。培土生金法适合脾肺二者相互影响致病,症见咳嗽气短,倦怠无力,食少纳呆,便溏腹泻,自汗,舌淡脉弱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可选择同时使用本经、异经子母补泻法,“虚则补其母”,土为金之母,因此用补法针刺手太阴肺经之母穴太渊与其母经(脾经)之土穴太白。

    (2)滋水涵木法

    肝肾素有乙癸同源之说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