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366038
糖尿病用药10大误区(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06年第1期
     “些 中药秘方”, 确实能把血糖降下来, 但是这“些 秘方”中往往或多或少地添加了西药成分, 这在行内已是公开的秘密。有些中药, 比如消渴丸, 其中添加西药是经过国家审批的。但是, 如果没有经过国家审批, 就在中药里添加西药成分是违法的。因不清楚添加的药物种类与剂量, 患者服用后往往会引起副作用。因此, 在此提醒广大患者, 不要轻信什么秘方、偏方。

    建议: 如果选用中药治疗, 应到正规的中医院或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就诊, 在有资质的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用中药。

    误区六: 保健食品当药吃

    现象: 目前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降糖食品让人眼花缭乱, 许多患者不禁会问: 降糖保健食品能否替代降糖药?

    点评: 专家们认为, 降糖保健食品, 在糖尿病的规范治疗中仅仅发挥辅助作用, 不能轻易替代药物。只能在坚持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基础上酌情服用。
, http://www.100md.com
    目前市场上的降糖保健食品往往添加一些低价的降糖药, 如优降糖、降糖灵, 这些药 100 粒才 2.5 元, 这两种药由于有明显的副作用, 在临床上已基本被淘汰,但不少不法厂商为牟取暴利在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这些西药。这样造成的后果是, 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后 , 往往造成过量服用降糖药引起低血糖并损伤肾功能。还有一些保健产品宣传内容不实, 无限制地夸大适应范围, 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这种虚假的宣传不仅使消费者浪费了大笔钱财, 而且贻误了正常的治疗。

    建议: 对保健食品应记住两个原则: 一是如果在保健品中添加处方药, 不但危害健康还增加花费; 二是保健食品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不能替代处方药, 不可盲目跟风购买, 以免贻误病情。去年国家对违法添加药物的保健食品进行了大力整顿, 查处了数十种违法产品, 请糖尿病患者在购买时注意辨认是否属于停售查处范围。

    误区七: 用药跟着广告走

    现象: 由于不少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缺乏正确认识, 加上治病心切, 往往容易轻信广告宣传, 受到广告的误导。有的广告称对糖尿“病 治愈”, 没有科学依据。而有的药物广告则片面强调控制并发症最重要, 把控制血糖放在后面, 这也是误导。
, 百拇医药
    点评: 糖尿病是一个涉及多系统的全身性代谢疾病, 病情复杂并发症也很多, 因此, 糖尿病的治疗与用药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 讲究个体化用药,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不能只听信广告而自行买药服用。建议: 了解国家对药品、保健品广告宣传的有关规定, 会对您鉴别医药广告的真假有所裨益。

    误区八: 频繁换药, 擅自停药

    现象: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药没几天, 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 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 急于换药。也有些糖尿病患者经药物控制后症状消失、血糖降至正常, 就认为糖尿病治好了, 擅自减少药量, 甚至自行停药。

    点评: 频繁换药或擅自停药, 不但不利于病情控制,还会对身体各个脏器带来更严重的影响。药物起效要有一个过程,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有些降糖药( 如胰岛素增敏剂) 服用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 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 目前尚不能根治, 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经药物控制后症状消失、血糖降至正常, 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痊愈, 还应继续用药维持, 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也决不能放松, 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此时, 再用原来的剂量就不够了, 需要增大剂量甚至要多种降糖药联合治疗, 这样不但身体受到损害, 而且医疗开支进一步增大, 实在得不偿失。

    建议: 目前, 降糖药物品种繁多, 每种药物发挥作用的机制各不相同, 适应人群也不相同, 因此, 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情况, 选用不同的降糖药, 中医则需要辨证施治。

    误区九: 只服药不检查

    现象: 有些患者光吃药不复查, 这是糖尿病治疗的大忌。有些病程较长的患者自认为加减用药剂量或调整药物种类是相当简单的事情, 便自行改变药物和剂量,其后果只能使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
, http://www.100md.com
    点评: 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 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许多磺脲类降糖药( 如优降糖、达美康等) , 药效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 医学上称之“为 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 。如果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 自己觉得一直没有间断治疗, 心理上有了安全感, 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 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一直吃着药, 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 其原因就在于此。

    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轻重或尿糖多少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很高, 却未必有自觉症状, 甚至尿糖也可以不高( 主要见于肾糖阈增高的患者) 。因此, 调整药物剂量主要应根据血糖情况, 其他指标( 如尿糖) 均仅作参考, 同时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变化。必须注意, 每次调整药物剂量的幅度不宜太大, 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建议: 糖尿病患者应每天自行监测血糖, 并做好记录。最好每月到医院复查一次, 每 3 个月或半年要做一次全面检查。请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http://www.100md.com
    误区十: 惧怕使用胰岛素

    现象: 目前不少糖尿病患者对于胰岛素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 甚至惧怕使用胰岛素。有些人认为注射胰岛素有痛苦、不方便。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用了胰岛素就说明病情重了, 还有人害怕使用胰岛素会“ 成瘾”。

    点评: 注射胰岛素的确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些痛苦与不便, 但和它带来的好处相比, 这些痛苦是微不足道的。目前, 随着注射用具的不断改善, 患者使用胰岛素的痛苦已经越来越小。胰岛素笔的针头很细, 打针时痛苦很小。还有胰岛素泵就象一个“ 人工胰岛”, 可随时向身体内输注胰岛素, 让患者感到很方便。科学家们也在不断研究口服胰岛素和喷雾式胰岛素, 可以预见, 在不远的将来, 胰岛素注射的痛苦将得到很好解决。

    许多患者害怕使用胰岛素会“ 成瘾”, 这是一种误解。其实, 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存在胰岛素, 它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激素, 不存“在 成瘾”问题。至于是否需要补充注射胰岛素, 取决于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如果胰岛 β 细胞功能完全衰竭, 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目前, 医学界主张 2 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胰岛素, 主要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保护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 二是早期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有效减少并发症。因此, 患者不要一听说使用胰岛素就误以为病情发展到了晚期。

    建议“: 该出手时就出手”。请遵从医生的建议, 该使用胰岛素时, 就要大胆果断地使用。

    [ 上 页 ], 百拇医药(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