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的联合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和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早期联合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实践证明:两者联合应用,彼此可以取长补短、作用互补,减少各自的副作用,较单用口服降糖药或单用胰岛素有诸多优越之处。
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的优点
1.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早期联用,可使患者自身胰岛B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有助于保护和修复胰岛功能,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竭。
2.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如双胍类)联用,除了能节省胰岛素的用量,避免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以外,还可以避免体重增加,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
3.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有助于对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的有效控制,进而增强白天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全天候改善糖代谢。
4.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配合使用,可以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 百拇医药
5.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可使口服降糖药的用量减少,避免因药物用量过大所致的肝肾毒副作用。
6.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早期联用,有助于避免或延缓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的方式
1.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磺脲类药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外源性胰岛素可弥补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之不足,消除高血糖毒性作用,恢复胰岛B细胞的功能,增加对磺脲类药物的反应。两者联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约30%,同时改善血糖控制。
应用指征: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胰岛B细胞尚存部分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案:白天口服磺脲类药,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15单位/千克体重,根据需要,每3~5天上调2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到满意控制水平。该方案可控制夜间及空腹基础血糖水平,且使白天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得到加强。
, 百拇医药
注意事项: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后,需要加餐,以防夜间出现低血糖;如果每日中效胰岛素用量>24单位仍疗效不佳,应及时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治疗3周后如疗效不佳,可加用双胍类药,如仍无效,应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此方案的缺点是易使患者体重增加,故应严格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避免体重增加。1型糖尿病、妊娠妇女、重度肥胖者不宜用本方案。
2.双胍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双胍类药物可减轻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用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可使胰岛素用量减少约25%,并可避免因使用胰岛素引发的体重增加。另外,二甲双胍可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应用指征:发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较大,但血糖波动明显,病情不稳定者。
治疗方案:二甲双胍初用剂量为每次0.25—0.5克,2-3次/日,餐中或餐后服;加用睡前胰岛素(NPH),从6~10单位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的降糖效果,此时需注意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当然,也可以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二甲双胍用法不变(后一种方案也适用于1型糖尿病)。
, http://www.100md.com
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本方案时必须密切监测酮体。一旦酮体阳性,应立即停用双胍类药。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较差、妊娠妇女、重度消瘦者以及7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用本方案。
3.a—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a—糖苷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减轻餐后高胰岛素血症。该药不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体重影响小。本品与胰岛素联用,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可使胰岛素用量减少,并可避免体重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本品,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便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且可避免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
应用指征:餐后血糖高、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阿卡波糖治疗,餐后血糖控制满意,但空腹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餐后高血糖不易控制者。a—糖苷酶抑制剂作用于胃肠道局部,药物很少被吸收入血,轻度肝肾功能不良者仍可使用。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控制空腹血糖,白天口服a—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拜唐苹的初始剂量为50毫克,每日3次,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吞服。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常用量每次50~100毫克,每日3次。以上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治疗方案可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加拜唐苹。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应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来纠正。妊娠妇女及儿童不宜用本方案。由于a—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效果相对较弱,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噻唑烷二酮类可增强人体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可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本品与胰岛素联用,可改善血糖控制,使胰岛素用量减少10%-25%。
, 百拇医药
应用指征:磺脲类药物治疗发生继发性失效,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案:白天口服罗格列酮,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罗格列酮的初用剂量为4毫克,每日1次,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常用量每日4-8毫克,每日1~2次。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妊娠妇女及儿童不宜用本方案。胰岛素增敏剂必须在有内源性胰岛素的情况下方能发挥治疗作用;对那些病程较长、自身胰岛素严重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补充胰岛素的同时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两药合用有协同降糖作用。因胰岛素增敏剂可使体重增加,胰岛素也能够增加体重,两药合用时一定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体重,严格控制饮食。胰岛素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均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因此,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将两药联用。
特别提醒
◆前面介绍的主要是胰岛素与一种口服降糖药的组合,根据临床需要,胰岛素也可与多种口服降糖药联用。
◆在应用联合治疗方案时,如果补充的胰岛素剂量接近生理量(大约40单位/日),说明患者胰岛功能已经严重衰竭,此时应改为胰岛素替代治疗(单纯胰岛素治疗)。, http://www.100md.com(王建华)
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的优点
1.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早期联用,可使患者自身胰岛B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有助于保护和修复胰岛功能,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竭。
2.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如双胍类)联用,除了能节省胰岛素的用量,避免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以外,还可以避免体重增加,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
3.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有助于对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的有效控制,进而增强白天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全天候改善糖代谢。
4.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配合使用,可以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 百拇医药
5.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可使口服降糖药的用量减少,避免因药物用量过大所致的肝肾毒副作用。
6.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早期联用,有助于避免或延缓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用的方式
1.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磺脲类药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外源性胰岛素可弥补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之不足,消除高血糖毒性作用,恢复胰岛B细胞的功能,增加对磺脲类药物的反应。两者联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约30%,同时改善血糖控制。
应用指征: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胰岛B细胞尚存部分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案:白天口服磺脲类药,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15单位/千克体重,根据需要,每3~5天上调2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到满意控制水平。该方案可控制夜间及空腹基础血糖水平,且使白天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得到加强。
, 百拇医药
注意事项: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后,需要加餐,以防夜间出现低血糖;如果每日中效胰岛素用量>24单位仍疗效不佳,应及时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治疗3周后如疗效不佳,可加用双胍类药,如仍无效,应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此方案的缺点是易使患者体重增加,故应严格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避免体重增加。1型糖尿病、妊娠妇女、重度肥胖者不宜用本方案。
2.双胍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双胍类药物可减轻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用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可使胰岛素用量减少约25%,并可避免因使用胰岛素引发的体重增加。另外,二甲双胍可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应用指征:发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较大,但血糖波动明显,病情不稳定者。
治疗方案:二甲双胍初用剂量为每次0.25—0.5克,2-3次/日,餐中或餐后服;加用睡前胰岛素(NPH),从6~10单位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的降糖效果,此时需注意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当然,也可以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二甲双胍用法不变(后一种方案也适用于1型糖尿病)。
, http://www.100md.com
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本方案时必须密切监测酮体。一旦酮体阳性,应立即停用双胍类药。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较差、妊娠妇女、重度消瘦者以及7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用本方案。
3.a—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a—糖苷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减轻餐后高胰岛素血症。该药不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体重影响小。本品与胰岛素联用,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可使胰岛素用量减少,并可避免体重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本品,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便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且可避免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
应用指征:餐后血糖高、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阿卡波糖治疗,餐后血糖控制满意,但空腹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餐后高血糖不易控制者。a—糖苷酶抑制剂作用于胃肠道局部,药物很少被吸收入血,轻度肝肾功能不良者仍可使用。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控制空腹血糖,白天口服a—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拜唐苹的初始剂量为50毫克,每日3次,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吞服。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常用量每次50~100毫克,每日3次。以上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治疗方案可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加拜唐苹。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应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来纠正。妊娠妇女及儿童不宜用本方案。由于a—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效果相对较弱,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胰岛素联用
作用机制:噻唑烷二酮类可增强人体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可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本品与胰岛素联用,可改善血糖控制,使胰岛素用量减少10%-25%。
, 百拇医药
应用指征:磺脲类药物治疗发生继发性失效,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案:白天口服罗格列酮,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罗格列酮的初用剂量为4毫克,每日1次,然后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常用量每日4-8毫克,每日1~2次。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妊娠妇女及儿童不宜用本方案。胰岛素增敏剂必须在有内源性胰岛素的情况下方能发挥治疗作用;对那些病程较长、自身胰岛素严重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补充胰岛素的同时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两药合用有协同降糖作用。因胰岛素增敏剂可使体重增加,胰岛素也能够增加体重,两药合用时一定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体重,严格控制饮食。胰岛素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均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因此,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将两药联用。
特别提醒
◆前面介绍的主要是胰岛素与一种口服降糖药的组合,根据临床需要,胰岛素也可与多种口服降糖药联用。
◆在应用联合治疗方案时,如果补充的胰岛素剂量接近生理量(大约40单位/日),说明患者胰岛功能已经严重衰竭,此时应改为胰岛素替代治疗(单纯胰岛素治疗)。, http://www.100md.com(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