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80439
向祖国医学致敬!(3)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1年第3期
     1.种类齐全、营养平衡。《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通过养、助、益、充,从宏观上阐述了各类食物之间的比例要平衡。糖尿病患者本身处于营养物质代谢失衡的状态,不能单纯的告诉患者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而是要讲究营养的均衡和合理搭配,并通过一定的烹饪技术,把原本看似简单的原料,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药膳。

    2.辨证论治、性味平衡。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认为寒凉食物可以清热,但易伤阳;温热食物可以去寒,但易伤阴,强调寒凉温热阴阳平衡。《遵生八笺》:“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故应保持甘酸苦辛咸五味平衡。药物的性味较食物更为浓重,效力更高,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体质各不相同,所以要正确辨别证型,选择恰当的药膳食用。

    3.少食多餐、总量控制。《饮膳正要》:“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过饮过饥都是饮食所忌。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药膳时,也要注意和其他患者的不同之处:尽量少食以糖类调味的药膳,另外粥类等升糖指数较高,很多药膳以药汁及粳米加工,在制作时注意不要将米熬制过久、过烂、过粘,尽量保持米的完整,食用时搭配蔬菜,可以减少粥类对血糖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此外,糖尿病还伴有多种并发症,在选用药膳处方时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糖尿病合并合并视网膜病变者,表现为头目昏花、视力下降,为阴虚肝旺、血络不宁,治当滋阴凉肝、凉血、和血,药膳处方如桑菊茶(桑叶、菊花等)、杞菊饮(枸杞子菊花等)、黄精枸杞汤(黄精、枸杞、菊花、陈皮)。合并高血压者,表现头晕目眩、头痛心烦,为阴虚阳亢、肝火上冲,治当滋阴潜阳、凉肝平冲,药膳处方如清心饮(莲子心、决明子)、苦丁茶饮、天麻陈皮茶。并发心脑血管病,眩晕头痛、胸闷胸痛、中风偏瘫者,气血逆乱、瘀血内阻,治当调理气机、活血化瘀,药膳处方如山楂膏(山楂、桃仁等)、杞果菊花饮(枸杞子、葛根、菊花、山楂等)、双参山楂茶(西洋参、丹参、山楂)。并发肾病者,腰酸疲乏、蛋白尿、水肿、肾元亏虚、瘀滞水停,治当补肾培元、祛瘀利水,药膳处方如乌鲤鱼汤(鲤鱼、桑白皮、陈皮等)、玉须瓜豆饮(玉米须、冬瓜皮、赤小豆等)、砂仁鲫鱼汤、白果煨仔鸡。合并感染时,体生痈肿疮疖者,热毒壅郁,治当清热解毒,药膳处方如公英凉拌茶(公英、食盐等)二花茶(银花、菊花等)。并发性功能障碍者,药膳处方如茯苓炖甲鱼、杜仲炒腰花。以上为辨病用膳,糖尿病具体并发症不同,食疗处方也是有别的。
, 百拇医药
    >>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我国,有一部分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中药,且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世界糖尿病康复委员会(WDHO)的文件显示,中药在改善与帮助糖尿病患者康复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过中西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既用西药又用中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观念,主要是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取得优于单一疗法的更好效果。

    中医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中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赵进喜教授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是文化,更是治病救人的学术。

    二、中医是经验的积累,有自己的规律。中医是中国祖先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理论,是几千年来中华人民生存和繁衍的保障。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王传社说中医是一门积极的学科,一直不断地吸收历史上当时那个时代的先进技术,来完备自己的体系。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特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一定会加速发展。
, 百拇医药
    三、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另外,中医还有诊疗方法多样、个性化治疗、注重预防等多种特点。

    中医学者面临现代科学的挑战,积极学习现代科学的技术与方法,取得了很大发展和进步。如中医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传统说法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我们现在则认为糖尿病“热伤气阴,久病络瘀”,所以治疗更重视清热、益气、养阴和活血通络等。大大提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疗效。

    对于中医前景,赵进喜教授表示,现在西医治疗也越来越讲究个体化,而且更注重从整体上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糖尿病发生除与胰岛有关以外,与肝脏、脂肪组织、大脑、肾、胃、肠等都有联系,这与中医从整体观出发认为糖尿病病位是“脾胃肝肾”的认识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崇尚自然的今天,对中医药关注度提高是必然的。总的说来,今天的中医药学,既面临着挑战,也同时面临着机遇。
, 百拇医药
    王传社副教授认为,真理只有一个,中医西医都是为人民的健康而不断在实践中进步和发展的学科,只是形成过程与认识的角度不同,但终将走到一起,所以“中西医结合”将会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中西医在发病机理上的认识不同

    《黄帝内经》中用消渴、消瘅来描述糖尿病症状。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有以下几点:五脏柔弱,先天不足;饮食不节,积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房劳过度,肾精亏损;滥服药物,耗伤阴津。现代中医学基本吸收了西医学糖尿病饮食控制主张。

    西医把糖尿病分为1型、2型和妊娠性糖尿病及其他,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西医认为,糖尿病都是与胰岛素相关的。并且认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的刺激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受损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由此可见,氧化应激不仅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 百拇医药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不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马国庆主任这样说道: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整个体系都不大相同。中医治疗糖尿病,讲的是人体的整体调理。所以中医针对糖尿病的早期患者和后期的保护是很有效的,通过中医的治疗使病人的并发症延缓发生或不发生。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它能够影响全身的各个系统,比如神经、肌肉、脏器等等,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影响而引发糖尿病并发症,中医就能够很好地预防糖尿病的这些远期并发症,如眼病、神经的病变或者全身性的并发症等。“但这并不是说中医就只是针对症状,中医主要是针对全身调理,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马主任特别提到了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治疗,他说:“像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要治疗几周的时间才能看出效果,比较慢;但是这样患者后期的病情会控制的比较稳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西医的优势是控制血糖,中医的优势在于慢性并发症的预防,症状的改善以及协助降糖作用。所以二者结合,才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及慢性并发症的预防。现在有很多的中医院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那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有什么优势呢?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王智明主任给了我们答案。他认为:治疗糖尿病仅有降糖是不够的!以人为本,中西医结合,治病求本,标本同治,强化治疗,全面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这才是糖尿病治疗的大势所趋。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是:要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核心是防治并发症。, 百拇医药(秦筠 梁立立 林楠)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