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远离沉重(2)
去控制而不是根治。很多父母在孩子发现糖尿病以后,就想着怎么样能根治孩子的病。我们都知道,目前的医学水平,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但是只要控制的好,和常人没什么两样。只要有了这样的心态,对孩子的病情很有帮助。
努力学习糖尿病知识。我们周围的糖尿病的教育宣传还不是很普遍。田爸爸每天开始学习糖尿病知识,高血糖、低血糖、基础量、大计量、扩展、糖化、黎明现象、苏木杰现象、低血糖反弹、碳水化合物、肾闸门……好多的新名词一拥而上。只有学习好了糖尿病知识,才能将孩子的血糖控制的比较稳定。几个月后,孩子面色红润,身高和体重都有所增加,心态变得乐观了,蹦蹦跳跳的和以前一样了。
宋妈妈:引导孩子用正常心态,面对现实
宋妈妈自己是个心理咨询师,觉得孩子发现糖尿病后,最重要的心理关爱,多给孩子一些心理援助。
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们的情绪中,最多的是恐惧,他们未必知道这是重大疾病,但他们能从父母的情绪中解读出这个病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重要影响,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时并不能清楚的表达出这个情绪,或者他们会迎合父母的期望,假装这种情绪不存在,而这种不能表达情绪,恰是将来给他们造成心理影响的隐患。
, 百拇医药
接受现实,不要逃避。孩子的爸爸妈妈如果坦然的接受事实,并且能开放的与孩子讨论他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使孩子有勇气和能力说出他对疾病的感受,当孩子能谈出这些感受时,他的压力就会得到舒解,这就不至于造成他用躯体疾病的方式表达或是其他更让他受伤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些父母怕孩子受伤害,不敢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病,却不知道这恰恰会让孩子感觉生病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反而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当自己的孩子发现了糖尿病之后,他们更是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孩子。虽然这些孩子会为了每天打针而发脾气,虽然这些孩子会因为不能吃喜欢的零食而苦恼,虽然他们觉得父母管的过于苛刻。但,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理解和体会父母的爱。
>> 让人感动的孩子
记者采访了几个小糖友,他们的年龄在8岁到13岁之间。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记者感觉到了他们年龄虽小,可是却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和懂事,有着相当强的自我管理意识,他们也了解了一部分的生活和医学知识……也许他们的心理上承受了超乎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压力,但也是这些压力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
, 百拇医药
镜头1:一个妈妈在为自己的孩子注射胰岛素。不一样的是,听不到一丁点的哭声和吵闹声,看到的却是孩子那张平静的面孔……
这个小糖友叫豆豆,今年只有8岁,1岁的时候就得了糖尿病,从此便和胰岛素成为了“朋友”。一般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大声的痛哭。豆豆小的时候打针也会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和大孩子一样,打针从来不哭,也不害怕胰岛素了。
镜头2:某学校外面,孩子们兴高采烈的从校园里走出来,奔向了校门口的小吃部。他们有的买冰淇淋,有的买奶油蛋糕,有的买巧克力。有一个小朋友路过小卖部的时候,什么吃的都不买,他的同学让他一起买个好吃的,他摇摇头,走向回家的路……
这个小朋友叫新新,自从得了糖尿病之后,父母和大夫教了他关于糖尿病的很多知识,年幼的他也懂得了很多糖尿病知识,并且能管住自己的嘴,不吃那些高热量的东西。
镜头3:一个小朋友在家里面自己测血糖,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胰岛素注射换部位,这些问题他都能对付的游刃有余……
, 百拇医药
这个小糖友今年13岁,三年前查出了糖尿病。一开始得糖尿病的时候,他根本接受不了,不适应那种生活,渐渐的时间一长,他就接受了自己是糖友的事实,成长成为了乐观、开朗的阳光男孩。
镜头4:某城市广场,一家三口在广场上跑步,孩子跑在前面,父母在后面跟着。孩子在前面喊着:“爸妈,你们快点啊,落后了啊。”
这个小糖友叫小明,本来就是一个活泼的孩子。他知道这个病要坚持运动,于是很听父母的话,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和爸妈一块来广场运动。长期坚持着。小明说:“虽然我得了糖尿病,控制的好,我和别的孩子一样。”
镜头5:某山庄里,有一群小朋友。他们有的在为自己的午餐配菜,有的认真的听医院叔叔的讲解,有的在自己测血糖,有的在学着自己注射胰岛素……
原来这是医院组织的糖尿病儿童夏令营活动,参加这种活动,让孩子的视野更加的宽阔,让他们和专业的医师、教授面对面交流和学习;让他们学会离开父母的日子如何照顾自己。糖友小小就参加过这种夏令营活动,她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发现低血糖时,如何配餐;运动后,如何调整饮食……, 百拇医药(林楠 万桂红 罗春燕)
努力学习糖尿病知识。我们周围的糖尿病的教育宣传还不是很普遍。田爸爸每天开始学习糖尿病知识,高血糖、低血糖、基础量、大计量、扩展、糖化、黎明现象、苏木杰现象、低血糖反弹、碳水化合物、肾闸门……好多的新名词一拥而上。只有学习好了糖尿病知识,才能将孩子的血糖控制的比较稳定。几个月后,孩子面色红润,身高和体重都有所增加,心态变得乐观了,蹦蹦跳跳的和以前一样了。
宋妈妈:引导孩子用正常心态,面对现实
宋妈妈自己是个心理咨询师,觉得孩子发现糖尿病后,最重要的心理关爱,多给孩子一些心理援助。
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们的情绪中,最多的是恐惧,他们未必知道这是重大疾病,但他们能从父母的情绪中解读出这个病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重要影响,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时并不能清楚的表达出这个情绪,或者他们会迎合父母的期望,假装这种情绪不存在,而这种不能表达情绪,恰是将来给他们造成心理影响的隐患。
, 百拇医药
接受现实,不要逃避。孩子的爸爸妈妈如果坦然的接受事实,并且能开放的与孩子讨论他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使孩子有勇气和能力说出他对疾病的感受,当孩子能谈出这些感受时,他的压力就会得到舒解,这就不至于造成他用躯体疾病的方式表达或是其他更让他受伤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些父母怕孩子受伤害,不敢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病,却不知道这恰恰会让孩子感觉生病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反而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当自己的孩子发现了糖尿病之后,他们更是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孩子。虽然这些孩子会为了每天打针而发脾气,虽然这些孩子会因为不能吃喜欢的零食而苦恼,虽然他们觉得父母管的过于苛刻。但,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理解和体会父母的爱。
>> 让人感动的孩子
记者采访了几个小糖友,他们的年龄在8岁到13岁之间。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记者感觉到了他们年龄虽小,可是却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和懂事,有着相当强的自我管理意识,他们也了解了一部分的生活和医学知识……也许他们的心理上承受了超乎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压力,但也是这些压力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
, 百拇医药
镜头1:一个妈妈在为自己的孩子注射胰岛素。不一样的是,听不到一丁点的哭声和吵闹声,看到的却是孩子那张平静的面孔……
这个小糖友叫豆豆,今年只有8岁,1岁的时候就得了糖尿病,从此便和胰岛素成为了“朋友”。一般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大声的痛哭。豆豆小的时候打针也会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和大孩子一样,打针从来不哭,也不害怕胰岛素了。
镜头2:某学校外面,孩子们兴高采烈的从校园里走出来,奔向了校门口的小吃部。他们有的买冰淇淋,有的买奶油蛋糕,有的买巧克力。有一个小朋友路过小卖部的时候,什么吃的都不买,他的同学让他一起买个好吃的,他摇摇头,走向回家的路……
这个小朋友叫新新,自从得了糖尿病之后,父母和大夫教了他关于糖尿病的很多知识,年幼的他也懂得了很多糖尿病知识,并且能管住自己的嘴,不吃那些高热量的东西。
镜头3:一个小朋友在家里面自己测血糖,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胰岛素注射换部位,这些问题他都能对付的游刃有余……
, 百拇医药
这个小糖友今年13岁,三年前查出了糖尿病。一开始得糖尿病的时候,他根本接受不了,不适应那种生活,渐渐的时间一长,他就接受了自己是糖友的事实,成长成为了乐观、开朗的阳光男孩。
镜头4:某城市广场,一家三口在广场上跑步,孩子跑在前面,父母在后面跟着。孩子在前面喊着:“爸妈,你们快点啊,落后了啊。”
这个小糖友叫小明,本来就是一个活泼的孩子。他知道这个病要坚持运动,于是很听父母的话,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和爸妈一块来广场运动。长期坚持着。小明说:“虽然我得了糖尿病,控制的好,我和别的孩子一样。”
镜头5:某山庄里,有一群小朋友。他们有的在为自己的午餐配菜,有的认真的听医院叔叔的讲解,有的在自己测血糖,有的在学着自己注射胰岛素……
原来这是医院组织的糖尿病儿童夏令营活动,参加这种活动,让孩子的视野更加的宽阔,让他们和专业的医师、教授面对面交流和学习;让他们学会离开父母的日子如何照顾自己。糖友小小就参加过这种夏令营活动,她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发现低血糖时,如何配餐;运动后,如何调整饮食……, 百拇医药(林楠 万桂红 罗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