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763896
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疗效(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5期
     比较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x±s),mmol/L]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3 讨论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范畴,被称为消渴病,凡是出现多饮却易口渴,多食却易饥饿,体重显著减轻,尿频量多等临床特征者即可诊断为消渴病[3]。中医认为肺、胃、肾是消渴病主要病变脏腑,其本在肾。消渴病的中医临床分型主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上消的典型临床症状为口渴喜饮,主要由燥热伤肺引起;中消典型临床症状为喜食易饥,主要由胃热伤津引起;下消典型临床症状为多尿,一饮则尿,主要是由肾虚阴阳不足引起。中医理论认为[4],消渴病的发病机制为阴津耗损、燥热过盛、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气短阴虚、气虚瘀滞,而心主血脉及神明,为“生命之本”及“五腑六脏之大主”;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及“生命之根”。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其精髓在于首抓肺、肾两脏腑。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基础组方中的丹参、红花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5],知母、元参则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鸡内金可以化瘀积,黄精、何首乌可以养阴补肾、补益精髓,柏子仁则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内外伤辩惑论》中记载生脉散的常用组方为人参10 g、麦门冬15 g、五味子6 g,其中人参具有生津养血、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等功效,有利于解除消渴病病理机制中的阴虚火旺、气虚瘀滞;麦门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有利于解除消渴病病理机制中的阴津耗损、燥热过盛;五味子具有滋肾、生津、涩精的功效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