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763688
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5期
     3.3 抗酪氨酸磷氨酸酶抗体

    这种抗体的靶抗原是T1DM患者的血清选出CDNA文库从而获得全新的β细胞抗原。人体的抗酪氨酸磷酸酶是I型跨膜糖蛋白,有979个氨基酸残基,编码基因定位在人体2q35染色体上。抗酪氨酸磷酸酶的结构含有蛋白PTP氨基酸696~979,因此这种抗体属于受体型蛋白抗酪氨酸磷酸酶超家族。泌肽型的内分泌细胞中和神经元中的抗酪氨酸磷酸酶含量比较高,并在肿瘤(神经内分泌)中才可以被表达。有好多种因素影响T1DM患者的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呈现阳性,比如发病历程以及所处的年龄阶段等。这种抗体在T1DM新发患者的产生率比较高,在50%以上。在儿童患者中,这种抗体出现率高消退率也高,如果是成年病人,这种抗体存在的时间长但是患病概率比儿童患者要低。15岁以上的T1DM患者IA2A阳性的显示年龄越大这种阳性的概率会变得越来越低。在抗老胺酸磷酸酶抗体阳性的直系亲属中,IA2A出现与GADA相比出现的比较晚,一旦出现就表明很有可能出现T1DM[4],这种抗体的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沉淀法(标记35S)、ELISA法、RLA法。不同的方法所具有的特点不同,ELISA法的灵敏度不高,但是RLA在检测抗酪氨酸磷酸酶抗时有很高的灵敏性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