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对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观察(1)
[摘要] 目的 观察探讨黄芪建中汤对糖尿病患者胃肠消化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来该院治疗的具有消化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9例。两组均在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用药,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和多酶片,用量为吗丁啉,10 mg/次,3次/d;多酶片,3 片/次,3 次/d;治疗组采用中药配方黄芪建中汤。1剂/d,煎水成500 mL,分3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有效率为89.62%,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对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极大程度的发挥了中药在此病治疗领域的优势。
[关键词] 消化功能障碍;糖尿病;黄芪建中汤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037-02
糖尿病属于一种内分泌疾病,随着病情不断发展,特别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消化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此类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的一半左右,具体症状有消化不良、恶心、腹泻、便秘等等消化功能方面的障碍[1-3]。这些症状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有严重影响。以往常常使用增强胃动力的西药如多潘立酮片以及多酶片等药物控制此类病情。黄芪建中汤为张仲景所创的名方,近年来发现在治疗胃肠类疾病方面有比较理想的疗效,故笔者采用黄芪建中汤观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具有消化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78例,其中女41例,男37 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1 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 年,选择时确认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史,排除药物反应和精神因素。通过胃镜、钡餐X射线、B超等检查排除具有其他胃肠道、肝胆、胰腺等病变。并且经中医辨证当属脾胃虚寒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餐后饱胀、恶心、反酸、腹部灼烧感、上腹部隐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等。将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每组各39例。
1.2 治疗和疗效观察方法
1.2.1 对照组 每位患者在糖尿病常规疗法的基础上,服用多潘立酮片,用量为10 mg/次,3次/d;多酶片,3 片/次,3 次/d。同时关注糖尿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
1.2.2 治疗组 同对照组一样,患者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在此基础上加服黄芪建中汤,方药组成为:黄芪30 g,桂枝10g,广木香、春砂仁、生姜、甘草各6 g,党参、茯苓各15 g,白芍2 0 g,法半夏10 g,川连5 g,吴茱萸3 g,大枣5枚。1剂/d,煎水成500 mL,分3次服用。
1.2.3 观察方法 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严格对患者进行控糖,并监控血压、血脂,无特殊情况禁止服用任何其他中西药物。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好转:大部分症状消失或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仅仅稍缓解或加重。有效率为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1个疗程后观察分析各组药物疗效,有效者继续服药治疗,无效者停药改变医疗方案。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运用黄芪建中汤及常规西药多潘立酮片和多酶片分别对两组78例患者进行治疗,按照疗效评定标准,结果为对照组39例中治愈14,好转13,无效12,总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39例中治愈22,好转11,无效6,总有效率为84.62%。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消化功能障碍特别常见,据报道,大约有75%的糖尿病患者有胃肠部不适的患病经验[4]。很多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胃轻瘫,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餐后饱胀、反酸、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等,严重时可能累及整个消化道。但这种胃肠消化功能障碍的发作机制却比较复杂,有很多种影响因素,至今尚不明确。所以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也十分有限,医学界的治疗方案也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其治疗还处于比较盲目的对症治疗阶段,治疗效果也不十分明确,并且极易复发[5-6]。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胃肠消化功能障碍的西药多是常见的增强胃动力和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还有促消化的药物,如该文用到的多酶片。但多潘立酮片如长期使用其作用会逐渐减弱,而西沙必利由于其对心脏的负极化影响而被许多国家限制使用[7]。西药的组成成分比较单一,决定了作用靶点的特异性,具有相当高的专一性,所以对于这种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的疾病西药就有了局限性。而中药虽然也是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异位点,但会有更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靶点而产生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这就显示出了中药的放大优势及整体治疗的观念[8]。故笔者采用中医传统名方黄芪建中汤来观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障碍,期望发挥传统中药的优势,对此病的治疗取得新的临床资料。
该研究所采用的黄芪建中汤组方为:黄芪30 g,桂枝10 g,广木香、春砂仁、生姜、甘草各6 g,党参、茯苓各15 g,白芍20 g,法半夏10 g,川连 5 g,吴茱萸3 g,大枣5枚。其中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因病例为糖尿病患者,故去掉原方中的饴糖,加吴茱萸以制酸,选用半夏、茯苓温胃化饮。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属植物神经病变的一种,属传统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反胃”、“消渴”、“呕吐”等证治范畴,病理性质虚实夹杂,而脾虚是发病的根本,故此病之责在于脾,乃脾胃虚弱导致。故重用黄芪,取其益气升清之功,是增强益气之力[9-10]。并且黄芪的药理也非常适用于此病中糖尿病患者的特殊身份,现代研究发现,黄芪的药理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调节机体免疫力;②促进细胞代谢,调理血液循环;③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④强心、护肝、改善肾功能;⑤降压、双向调糖、利尿功能[11-13]。黄芪的这些作用对病因复杂的糖尿病患者尤为适宜。笔者也注意到,有不少研究者利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或者联合其他中医药来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http://www.100md.com(王小博)
[关键词] 消化功能障碍;糖尿病;黄芪建中汤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037-02
糖尿病属于一种内分泌疾病,随着病情不断发展,特别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消化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此类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的一半左右,具体症状有消化不良、恶心、腹泻、便秘等等消化功能方面的障碍[1-3]。这些症状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有严重影响。以往常常使用增强胃动力的西药如多潘立酮片以及多酶片等药物控制此类病情。黄芪建中汤为张仲景所创的名方,近年来发现在治疗胃肠类疾病方面有比较理想的疗效,故笔者采用黄芪建中汤观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具有消化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78例,其中女41例,男37 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1 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 年,选择时确认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史,排除药物反应和精神因素。通过胃镜、钡餐X射线、B超等检查排除具有其他胃肠道、肝胆、胰腺等病变。并且经中医辨证当属脾胃虚寒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餐后饱胀、恶心、反酸、腹部灼烧感、上腹部隐痛、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等。将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每组各39例。
1.2 治疗和疗效观察方法
1.2.1 对照组 每位患者在糖尿病常规疗法的基础上,服用多潘立酮片,用量为10 mg/次,3次/d;多酶片,3 片/次,3 次/d。同时关注糖尿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
1.2.2 治疗组 同对照组一样,患者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在此基础上加服黄芪建中汤,方药组成为:黄芪30 g,桂枝10g,广木香、春砂仁、生姜、甘草各6 g,党参、茯苓各15 g,白芍2 0 g,法半夏10 g,川连5 g,吴茱萸3 g,大枣5枚。1剂/d,煎水成500 mL,分3次服用。
1.2.3 观察方法 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严格对患者进行控糖,并监控血压、血脂,无特殊情况禁止服用任何其他中西药物。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好转:大部分症状消失或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仅仅稍缓解或加重。有效率为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1个疗程后观察分析各组药物疗效,有效者继续服药治疗,无效者停药改变医疗方案。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运用黄芪建中汤及常规西药多潘立酮片和多酶片分别对两组78例患者进行治疗,按照疗效评定标准,结果为对照组39例中治愈14,好转13,无效12,总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39例中治愈22,好转11,无效6,总有效率为84.62%。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消化功能障碍特别常见,据报道,大约有75%的糖尿病患者有胃肠部不适的患病经验[4]。很多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胃轻瘫,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餐后饱胀、反酸、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等,严重时可能累及整个消化道。但这种胃肠消化功能障碍的发作机制却比较复杂,有很多种影响因素,至今尚不明确。所以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也十分有限,医学界的治疗方案也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其治疗还处于比较盲目的对症治疗阶段,治疗效果也不十分明确,并且极易复发[5-6]。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胃肠消化功能障碍的西药多是常见的增强胃动力和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还有促消化的药物,如该文用到的多酶片。但多潘立酮片如长期使用其作用会逐渐减弱,而西沙必利由于其对心脏的负极化影响而被许多国家限制使用[7]。西药的组成成分比较单一,决定了作用靶点的特异性,具有相当高的专一性,所以对于这种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的疾病西药就有了局限性。而中药虽然也是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异位点,但会有更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靶点而产生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这就显示出了中药的放大优势及整体治疗的观念[8]。故笔者采用中医传统名方黄芪建中汤来观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障碍,期望发挥传统中药的优势,对此病的治疗取得新的临床资料。
该研究所采用的黄芪建中汤组方为:黄芪30 g,桂枝10 g,广木香、春砂仁、生姜、甘草各6 g,党参、茯苓各15 g,白芍20 g,法半夏10 g,川连 5 g,吴茱萸3 g,大枣5枚。其中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因病例为糖尿病患者,故去掉原方中的饴糖,加吴茱萸以制酸,选用半夏、茯苓温胃化饮。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属植物神经病变的一种,属传统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反胃”、“消渴”、“呕吐”等证治范畴,病理性质虚实夹杂,而脾虚是发病的根本,故此病之责在于脾,乃脾胃虚弱导致。故重用黄芪,取其益气升清之功,是增强益气之力[9-10]。并且黄芪的药理也非常适用于此病中糖尿病患者的特殊身份,现代研究发现,黄芪的药理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调节机体免疫力;②促进细胞代谢,调理血液循环;③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④强心、护肝、改善肾功能;⑤降压、双向调糖、利尿功能[11-13]。黄芪的这些作用对病因复杂的糖尿病患者尤为适宜。笔者也注意到,有不少研究者利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或者联合其他中医药来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http://www.100md.com(王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