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6年第17期
编号:12953332
中医药辅助治疗儿童早期糖尿病效果的临床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17期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129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比较中医药辅助治疗儿童早期糖尿病效果。方法 选择2000—2014年间该院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的60例阴虚证候早期1型糖尿病患儿和具有可比性的同期于白城市某二级医院治疗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饮食和运动治疗并皮下注射胰岛素,前组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糖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降低幅度相对较高;病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或消失,其中多食、口干、乏力改变情况(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由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加减治疗阴虚证候儿童早期糖尿病,可以更好地控制患儿的血糖水平,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胰岛素;辨证施治;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a)-0129-02

    儿童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1]最为多见,此类患者往往具有较重的病情,如果没有得到积极治疗可以并存营养不良并影响其生长发育。口服胰岛素治疗儿童早期糖尿病的效果往往较差,一般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2]。中医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3],多限于2型糖尿病的研究,1型糖尿病的中医中药治疗较为鲜见。为此笔者选择于2000—2014年间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的60例早期1型糖尿病患儿和具有可比性的同期于白城市某二级医院治疗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饮食和运动治疗并皮下注射胰岛素,前组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0—2014年间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的60例早期1型糖尿病患儿和具有可比性的同期于白城市某二级医院治疗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发病均在1年之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符合消渴病阴虚证候诊断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研究组研究对象中,男患儿29例,女患儿31例;年龄范围在2~13岁之间,中位年龄7.0岁;空腹血糖检测值为(9.79±1.65)mmol/L,餐后2 h血糖值为(11.08±1.71)mmol/L。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患儿30例例,女患儿30例;年龄范围在1~13岁之间,中位年龄7.5岁;空腹血糖检测值为(9.81±1.69)mmol/L,餐后2 h血糖值为(11.11±1.67)mmol/L。统计分析表明,两组患儿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和血糖、病情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饮食和运动治疗并皮下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用药剂量标准为1U/2g血糖,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身体情况合理予以调整。研究组患儿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以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辨证用药方案为:①患儿出现口渴、尿频、腰酸乏力、脉沉细数之肾阴亏损病症时,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中药组成包括砂仁、熟地、生地、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五味子等。辨证加减:体质量较轻者加用黄芪和人参,脉弱者加用枸杞和菊花。②患儿出现多饮口干、舌边缘红、脉细数之病症时,中药组成包括石膏、金银花、生地、天花粉、沙参、麦冬、玉竹、知母、甘草、砂仁、黄连等组成,辨证加减:便秘患儿加用适量大黄。研究组患儿重要辨证治疗用药方法 1剂/d,2次/d,每疗程20 d,每月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期限满1年后进行疗效评价。患儿血糖出现较大波动和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项目

    治疗期间定期不定期检测患儿血糖指标值,密切观察患儿病症改变(缓解或消失)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制定的标准判定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疗效分为3个等级,其基本内容为:显效是指经过治疗后,患儿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检测值分别在7.2mmol/L、8.3 mmol/L以下,或与治疗前比较血糖水平下降幅度在30%以上。好转是指经过治疗后,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FPG、2hPG分别在7.2~8.3mmol/L和8.3~10mmol /L之间,或与治疗前比较血糖水平下降幅度在10%~30%之间。无效是指经过治疗后,患儿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血糖检测值或血糖下降幅度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方法

    FPG和2hPG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症改变和疗效情况采用绝对数和(或)构成比表示,疗效构成比为总有效率,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疗效情况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卡方检验比较症状改变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FPG和2hPG检测值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FPG和2hPG检测值见表1。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儿治疗后血糖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降低幅度相对较高。

    2.2 两组患儿病症状改变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病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或消失,其中多食、口干、乏力改变情况(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频、便秘、舌红少津苔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见表2。, 百拇医药(沈健冰)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