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消渴病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
小儿糖尿病,血糖水平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小儿消渴病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小儿消渴病腹泻患儿中,选择96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此次研究收治的96例小儿消渴病腹泻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n=48)与常规组(n=48),其中常规组患儿予以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经过统计处理,结果发现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疗效明显比常规组更高(95.83% VS 81.25%),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结果提示治疗后,两组患儿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患儿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小儿消渴病腹泻,对患儿血糖水平的改善十分有力,同时治疗效果也十分的突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 小儿糖尿病;中医治疗;临床效果;血糖水平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09-02
消渴病,源自于唐朝医家甄立言的《古今录验方》中,指出消渴病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脚瘦腿肿,数小便者,阴痿弱,此为肾消病也[1]。换言之,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以及疲乏、消瘦、尿糖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经临床化验检查则提示高尿糖以及高血糖,胃、肺、肾为主要病变部位,燥热偏湿、阴津亏耗为病机,久而久之,阴阳失衡,导致阴阳两虚、经脉失养、脉络受阻,引起胸痹、肢体麻疼、眩晕、下肢坏疽、中风昏迷、腹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