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7年第17期
编号:13221435
浅谈眼底动脉彩超血流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响下如何变化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组织根据WHO标准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5例临床患者150只眼进行彩超诊断,通过与正常人50名100只眼睛作对比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正常人在CRA、OA和P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非增殖期组(NPDR组)与增殖期组(PDR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PSV、CRA的血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P<0.05)。 结论 用彩超动态监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及其分支的血流状态,对早期诊断、防止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a)-0183-02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而在这其中,糖尿病微循环病变会导致患者产生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根据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DR的发病率在44.0%~51.3%。由于在病患早期,DR是可逆的功能性改变,所以可通过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等措施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致盲率。该文通过对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患者OA、PCA和CR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前后差异,进行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探讨2型糖尿病75例视网膜病变的前后血流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取对象为2型糖尿病患者75例150只眼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49±11.2)岁。所有病患者经临床确诊无高压病史,糖尿病病史2~14年,平均(8.4±2.8)年,通过用直接检眼镜检查和眼底照相的方法,观察患者眼部血管。将研究组分为3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组(NPDR组) 20只眼、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DNR组)80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DR组)50眼;同时选取对象为眼部正常志愿者50名100只眼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上、年龄等一般外界因素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时采取的方法

    使用的仪器为HP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调整探头的频率到7.5 MHz。检测时患者提前检验调理,确保其血压和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让患者用自然平躺姿势,闭上眼睛,然后操作超声仪探头对患者眼脸上方进行水平扫描。选取PCA频谱位置在眼球后靠近视神经处;将取样部位轻置于眼球后极水平线与视神经暗区相交处获CRA频谱;测量PSV、EDV、RI这几个参数,选取最佳图像为相邻的4个心动周期。

    1.3 统计方法

    选取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的最终结果进行最终处理,最后的数据采取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的校验方式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组睫状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

    对照组在彩色血流束与血流频谱图中,CRA和PCA的检出率为100%。血流频谱形态呈典型的动脉搏动血流。(P<0.05)。在不同年龄组之间EDV和RI差无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在OA、PCA血流参数两组之间的比较

    DNR组、NPDR组和PDR组在PCA中的3种数据(PSV,EDV,RI)与对照组对比后,得出的最终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管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血管病在患者病程的逐渐加深的过程中发生变异的的概率非常大,一旦发生了变异,则会危及到病患者体内的毛细血管、大小血管,同时也会对其内部器官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害。这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便属于其中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研究结果证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微循环有关,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高低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其视网膜微循环:当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由于病情的逐渐加深,将会长期处于一个浓度越来越高的状态,造成的结果就是,会对患者的视网膜毛细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会造成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循环阻力增高,患者的眼部毛细血管管壁则会出现功能性障碍例如透明变性,进行性基底膜逐渐增厚,眼部的内皮细胞出现逐渐增多的特征,血管管壁出现硬化,当程度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患者眼部的毛细血管内出现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高血糖所引起的患者体内长期产生的糖基化终产物日积月累阻塞在组织中,造成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使眼部血管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合力不断增强,但是血红蛋白最主要的功能即携氧能力会逐渐下降,使患者视网膜组织内部的缺氧程度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严重,当患者体内的代偿性调节机制最终不能够对血糖浓度作用时,将最终减少自己的视网膜血流量,即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不良,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会随着病情的严重性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损伤等问题。即患者眼部红细胞在复制能力上,表现为聚集增多,粘连性出现增加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为,眼部微循环血流速度逐渐减慢,并且在眼部毛细血管管内出现瘀血,血管内的血流逐渐减少。然而眼部微血管疾病之一作为血管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条水平上,并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扭转其病情的发展。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视网膜的病变初期,其眼部功能性障碍引起的症状尚不明显或尚未显现,可实际上其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改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在视力上出现功能性障碍,严重的则会导致其失明。所以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进行诊断,尤其是DR临床症状尚未出现,对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升高与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口调查中所显示的老龄化问题等社会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根据美国最新发布的关于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中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在10年以内,其DR发病率最低,为6%~8%之间,病程在15年以上的患者,发病率最高,为62%~65%之间,病程10~14年,发病率为26%,相比较而言,我国属于DR发病率较高国家,根据调查,近五年来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出现DR发病率为49%~58%之间。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二者的最后参数进行研究,发现最终结果为:血流动力异常时,其表现形式为,视网膜中央动脉与睫状后动脉中的血流阻力增高;如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通过研究得出的结果是,NPDR、PDR两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显示改变的程度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病变程度,缺血状态与视网膜循环损害亦呈正相关。该研究中针对性的分析,其结果显示当患者病程加重,其眼部血流速度会逐渐降低,阻力指数升高的程度变得越明显。这是因为患者的病程在逐渐加长,损害视网膜的程度则会变得越来越大,其眼部毛细血管内的缺血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对其进行动态检测血流状态时,如果能了解到其视网膜循环的功能变化,对早期诊断、防止视网膜病变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发现,某些DR患者早期在眼部会形成微血管瘤,然后出现硬渗、软渗,随着病情的发展,其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出现轻微程度上的丧失,微血管瘤会在眼部逐渐形成细胞堆集的现象,其眼部的毛细血管出现血管扩张,纵深粗细不均和迂回扭曲。当大部分血管被血管瘤堵塞,并在视网膜上出现无灌注区后,就会引起眼部的新生血管重新生成,患者将进人视网膜病变增殖期。在这一期间内,如果患者的视网膜循环结构眼部受到病变损害的越多,其视力水平下降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在对眼部的研究中,CRA是眼动脉(OA)的分支,而眼动脉中主干的CRA是影响视网膜的终末血管,其保障并维持人体眼部的视力功能,视网膜的生理功能将随着血流状态的变化受到直接影响。而对病患者PCA监测时,可在OA的第二部分进行,睫状后动脉波形的显示结果为:相对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其搏动较小。患者眼部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患者眼部毛细血管内部的血流灌注状况。也就是说在检测得到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其反映的就是血管充盈度和血流供应强度。根据医学研究证明,正常人其本身的动脉弹性会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高而降低,而作为特殊部位——眼部,其CRA和PCA的PSV敏感地反映了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的血管逐渐老化这一过程。该研究中的DR患者、DNR组、NPDR组和PDR组与正常参照组经过检测相互比较后,得出的结果是,CRA在血流参数上,几组数据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PDR组的PSV、EVD最低,RI最高;而DNR组的CRA尽管在外在上尚未有发生病变的特征,但眼部远端的毛细血管中,微循环已经出现功能性障碍,导致在数据上表现为,EVD下降、RI升高。这一结果更加的证明了,糖尿病患者眼部的微循环功能性障碍会随着患者病程的逐渐加长,而发展的越来越严重。

    该研究结果表明,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时,如果对其进行视网膜检查时,并未检查到视网膜发生病变,但是在用彩超对其进行检查,能够检验出其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发生变化时,应尽早地开始监测患者的眼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状态,通过动态检测血流状态,可以了解患者在视网膜、脉络膜循环的功能变化。较以往传统检查方式,即对血管形态进行描述为主,更为直接和准确;并且能为临床治疗后的疗效及时做出评估,因此可以认为彩超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病变的诊断应用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红英,陈怡.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内膜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49-51

    [2] 马晓英,王怡,沈莹,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J].上海医学2012;35(11):980-981., 百拇医药(卢建波 闫威 田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