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7年第20期
编号:13252475
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5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 探究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以2015年7月—2017年7月该院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验组)及50名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实施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50.00%)相比对照组(8.0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MT增厚发生率(52.00%)、斑块形成发生率(50.00%)、内膜毛躁发生率(76.00%)、管腔狭窄发生率(12.00%)、管腔闭塞发生率(8.00%)相比对照组(18.00%、20.00%、28.00%、0.00%、0.0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为90.00%,相比彩超检查(64.00%)、踝臂指数检查(44.0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施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切实可行,检出率较高。

    [关键词] 踝臂指数;彩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 R7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0(b)-0168-02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该疾病的病程较为漫长,长期以往,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下肢血管病变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加上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无疑增加了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该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易导致下肢功能和感觉异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该院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实施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检查,以探究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验组)及50名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所有观察对象知情同意后开展研究。实验组50例患者年龄为46~79(62.75±8.73)岁,男女分别为28例(56.00%)、22例(44.00%);糖尿病病程為5~15年,平均为(7.24±2.61)年。对照组50名体检者年龄为45~79(62.68±8.69)岁,男女分别为29例(58.00%)、21例(42.0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资料(性别比例、年龄)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研究对象年龄≥40岁;③自愿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恶性肿瘤者;③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患者;④与纳入标准相违背者。

    1.2 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实施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具体检查方法为:①踝臂指数检查: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体位,使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患者踝臂指数进行测量,待患者静息15 min后,于患者上臂及下肢踝部绑上四肢血压袖带,注意应让下肢袖带气囊位于下肢内侧,上臂袖带气囊和肱动脉对齐,内踝距袖带约1~2 cm,测量结束后,详细记录患者的踝臂指数。②彩超检查:使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下肢动脉实施彩超检查,将探头频率设为7~12 MHz,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体位,放平双下肢,观察患者的双侧股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然后对患者下肢动脉管径、管腔、内膜及血流变化等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存在斑块、管腔闭塞或狭窄等现象。

    1.3 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1.3.1 评估指标 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查结果。

    1.3.2 评估标准 踝臂指数(ABI):结合2005版下肢动脉病变诊疗指南(由美国心脏学会制定)对病情进行判定,其中ABI介于0.9~1.3表示正常,ABI≤0.9可表示患者存在下肢动脉病变,ABI>1.3表示患者存在动脉钙化。彩超: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增厚超过1 mm、管腔毛糙、伴有粥样硬化,斑块管腔内不存在血流信号,提示管腔出现狭窄、闭塞等现象,可诊断为下肢动脉病变。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指标对比,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踝臂指数

    实验组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50.00%)相比对照组(8.0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彩超检查结果

    实验组患者IMT增厚发生率(52.00%)、斑块形成发生率(50.00%)、内膜毛躁发生率(78.00%)、管腔狭窄发生率(12.00%)、管腔闭塞发生率(8.00%)相比对照组(18.00%、20.00%、28.00%、0.00%、0.0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出率

    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为90.00%,相比彩超检查(64.00%)、踝臂指数检查(44.0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下肢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已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有较多研究证实,下肢血管病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高危疾病之一,因此,为降低病死率,对该类患者实施尽早诊断及治疗十分必要。

    以往,临床常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诊断对下肢血管病的金标准,虽然该检查具有较确切的检出效果,但该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检查费用昂贵,对造影剂过敏的人群不适用,因此,寻找其他的检查途径十分必要。该研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施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其中踝臂指数主要是指踝动脉以及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属于目前公认的诊断下肢血管疾病最简单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踝动脉压和肱动脉压基本相等,但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易出现外周动脉狭窄,从而导致踝动脉以及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降低。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属于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无创性,其可清晰显示管腔内结构的频谱图像,并可对不同周期和时相的血流状态进行有效反映,有助于临床医师发现管腔内的微小病灶[3-4]。有数据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9%、94%,诊断准确性较可靠,且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施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联合检查十分可行,对提高确诊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该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50.00%)相比对照组(8.00%)明显更高,且实验组患者IMT增厚发生率(52.00%)、斑块形成发生率(50.00%)、内膜毛躁发生率(76.00%)、管腔狭窄发生率(12.00%)、管腔闭塞发生率(8.00%)相比对照组(18.00%、20.00%、28.00%、0.00%、0.00%)明显更高,这提示相比于健康体检人群,大部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踝臂指数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现象,且较易存在IMT增厚、斑块形成、内膜毛躁等现象。同时,数据显示,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为90.00%,相比彩超检查(64.00%)、踝臂指数检查(44.00%)明显更高,这提示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单纯实施踝臂指数或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的检出率较低,为提高确诊率,有必要对患者实施联合检查。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施踝臂指数与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切实可行,检出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杨毅,冉兴无.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2):1065-1068.

    [2] 宋超,张建德.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13):40-41.

    [3] 王莉,杨彩哲,王良宸,等.趾臂指数诊断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50-1954.

    [4] 石静琳,史琳涛,张美,等.趾臂指数与体脂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109-113.

    (收稿日期:2017-09-18), http://www.100md.com(丁英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