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方法 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初发2型糖尿病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磺脲类+二甲双胍缓释片等口服降糖方案控制血糖,观察组30例,以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控制血糖。治疗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3个月后HBA1C、胰岛β功能情况。 结果 两组HbAlc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lc、胰岛β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且对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有利。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a)-0069-02
糖尿病如今已成为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发病年纪日益年轻化,成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患,与如今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改变有很大关系,而糖尿病至今仍无有效的根治办法。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在于积极的血糖控制、防治其并发症方面。无论从治疗方式上有主选及备选方案,还是从药物选择上是单药、联合用药甚或胰岛素治疗,均以血糖是否达标作为调整治疗的基准[1]。而对于血糖的控制,目前有很多药物选择,但血糖波动仍往往较大,控制十分的困难!糖尿病属于终身性慢性疾病,胰岛β细胞功能缺失及胰岛素抵抗是患者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2]。因此,该研究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3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上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初发2型糖尿病病例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3±7.32)岁,体重46~76 kg,平均体重(56±6.51)kg;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52±7.65)岁,体重43~75 kg,平均体重(55±7.0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6个月前体检无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近1个月内检查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3]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诊断后均未行降糖药治疗史。③自愿原则,且有良好的依从性患者。④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签署相关协议及经过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患者。②依从性差,生活无规律的患者。③患者精神疾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及宣教。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首先磺脲类、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观察组予以三针短效+一针长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具体为:短效胰岛素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20026;300 U/支笔);长效胰岛素采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052,300 U/支笔)。其中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按0.3~0.4 U/kg体重计算总起始量,均分三餐餐前0~10 min由皮下注射用药;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按0.1~0.3 U/kg体重计算总量,于22:00时分左右由皮下注射用药。后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两组血糖均以控制:FPG<6.1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8.0 mmol/L为控制达标。治疗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血糖达标的时间、3个月治疗后HbAlc、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n(%)]来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比对,发现观察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达标用时比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组)来得短。观察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对于HbAlc的下降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治疗前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治疗可诱导出长期血糖控制良好而不须服用任何降糖药的“蜜月期”。长期曝露于严重高血糖环境中,会影响胰岛素的基因的转录或表达,导致不可逆的β细胞功能损害和细胞调亡。而较短期的高血糖仅影响β细胞胰岛素的胞吐功能或胰岛素储存,所导致的胰岛β细胞受损是暂时的、生理性的和可逆的[4]。故此对于新发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当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避免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使胰岛β细胞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损害至直至调亡。该研究从3个方面对于早期短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疗效分析,①从高血糖状态到达标状态血糖历时时间比对,发现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大大缩短了从高血糖状态到达标血糖状态的时间,从而避免了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加快β细胞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的可能。同时高血糖毒性,本身可引发血管及脏器功能损害,及早解除高血糖毒性,对于并发症的防治十分有益。②研究发现早期短期胰岛素治疗后,HbAlc较口服降糖药下降得明显,与其更早血糖达标有关外,考虑与患者血糖波动较小可能性有关。因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符合人体生理的胰岛素分泌规律,且生物利用度较高,而口服降糖药受影响因素相对较多。现有的研究认为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血糖波动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5]。可见血糖波动越小越有益。研究发现,HbAlc每升高1%,Ⅰ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分别增加15%和18%[6]。其3,治疗3个月后,胰岛素测定结果显示,在控制血糖达标的前提下,强化胰岛素治疗组(观察组)明显少于口服降糖药组(对照组)。由此避免胰岛β细胞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中,从而使β细胞得到一定程度上“休养”,达到功能修复[7]。在初发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因病史短,胰岛β细胞很多存在可逆性,当高血糖状态解除后,并以一定程度上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能够使原本未调亡的β细胞功能得以修复。在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强化治疗使血糖正常,可以防止发生被称为“葡萄糖毒性”的不可逆性β细胞功能改变,逆转葡萄糖低感知现象[8]。
综上所述,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对于血糖控制达标时间、HBA1C的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上相对于口服降糖药是更有利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素萍,徐志伟,卓礼浪,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诱导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长期缓解的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4):548-549.
[2] 五咏波,王爽,白然. 2型糖尿病治疗模式的转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4):272-274.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3):26-29.
[4] 刘炳丽,孙进,胡蕴,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J].江苏医药,2015,41(24):3002-3004.
[5] 肖利虎,张靖,杨钢.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4):475-476.
[6] 张尽红.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5,13(35):44-45.
[7] 吴新华.用短期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62-63.
[8] 李延兵,马建华,母义明.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J].药品评价,2017,14(9):5-12.
(收稿日期:2018-06-10), 百拇医药(林新海)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a)-0069-02
糖尿病如今已成为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发病年纪日益年轻化,成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患,与如今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改变有很大关系,而糖尿病至今仍无有效的根治办法。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在于积极的血糖控制、防治其并发症方面。无论从治疗方式上有主选及备选方案,还是从药物选择上是单药、联合用药甚或胰岛素治疗,均以血糖是否达标作为调整治疗的基准[1]。而对于血糖的控制,目前有很多药物选择,但血糖波动仍往往较大,控制十分的困难!糖尿病属于终身性慢性疾病,胰岛β细胞功能缺失及胰岛素抵抗是患者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2]。因此,该研究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3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上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初发2型糖尿病病例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3±7.32)岁,体重46~76 kg,平均体重(56±6.51)kg;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52±7.65)岁,体重43~75 kg,平均体重(55±7.0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6个月前体检无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近1个月内检查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3]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诊断后均未行降糖药治疗史。③自愿原则,且有良好的依从性患者。④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签署相关协议及经过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功能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患者。②依从性差,生活无规律的患者。③患者精神疾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及宣教。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首先磺脲类、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观察组予以三针短效+一针长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具体为:短效胰岛素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20026;300 U/支笔);长效胰岛素采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052,300 U/支笔)。其中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按0.3~0.4 U/kg体重计算总起始量,均分三餐餐前0~10 min由皮下注射用药;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按0.1~0.3 U/kg体重计算总量,于22:00时分左右由皮下注射用药。后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两组血糖均以控制:FPG<6.1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8.0 mmol/L为控制达标。治疗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血糖达标的时间、3个月治疗后HbAlc、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n(%)]来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比对,发现观察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达标用时比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组)来得短。观察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对于HbAlc的下降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治疗前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部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治疗可诱导出长期血糖控制良好而不须服用任何降糖药的“蜜月期”。长期曝露于严重高血糖环境中,会影响胰岛素的基因的转录或表达,导致不可逆的β细胞功能损害和细胞调亡。而较短期的高血糖仅影响β细胞胰岛素的胞吐功能或胰岛素储存,所导致的胰岛β细胞受损是暂时的、生理性的和可逆的[4]。故此对于新发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当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避免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使胰岛β细胞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损害至直至调亡。该研究从3个方面对于早期短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疗效分析,①从高血糖状态到达标状态血糖历时时间比对,发现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大大缩短了从高血糖状态到达标血糖状态的时间,从而避免了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加快β细胞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的可能。同时高血糖毒性,本身可引发血管及脏器功能损害,及早解除高血糖毒性,对于并发症的防治十分有益。②研究发现早期短期胰岛素治疗后,HbAlc较口服降糖药下降得明显,与其更早血糖达标有关外,考虑与患者血糖波动较小可能性有关。因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符合人体生理的胰岛素分泌规律,且生物利用度较高,而口服降糖药受影响因素相对较多。现有的研究认为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血糖波动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5]。可见血糖波动越小越有益。研究发现,HbAlc每升高1%,Ⅰ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分别增加15%和18%[6]。其3,治疗3个月后,胰岛素测定结果显示,在控制血糖达标的前提下,强化胰岛素治疗组(观察组)明显少于口服降糖药组(对照组)。由此避免胰岛β细胞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中,从而使β细胞得到一定程度上“休养”,达到功能修复[7]。在初发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因病史短,胰岛β细胞很多存在可逆性,当高血糖状态解除后,并以一定程度上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能够使原本未调亡的β细胞功能得以修复。在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强化治疗使血糖正常,可以防止发生被称为“葡萄糖毒性”的不可逆性β细胞功能改变,逆转葡萄糖低感知现象[8]。
综上所述,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对于血糖控制达标时间、HBA1C的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上相对于口服降糖药是更有利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素萍,徐志伟,卓礼浪,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诱导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长期缓解的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4):548-549.
[2] 五咏波,王爽,白然. 2型糖尿病治疗模式的转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4):272-274.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3):26-29.
[4] 刘炳丽,孙进,胡蕴,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J].江苏医药,2015,41(24):3002-3004.
[5] 肖利虎,张靖,杨钢.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4):475-476.
[6] 张尽红.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5,13(35):44-45.
[7] 吴新华.用短期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62-63.
[8] 李延兵,马建华,母义明.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专家指导意见[J].药品评价,2017,14(9):5-12.
(收稿日期:2018-06-10), 百拇医药(林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