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研究(1)
[摘要] 目的 探讨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纳入该院80例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消渴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西医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比较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不良反应。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P<0.05)。西医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例、20例、10例、30例(7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27例、13例、0例、40例(100.00%)。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变化幅度更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4.42±1.25)d、(5.21±2.11)d以及(4.67±2.03)d。西医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6.67±1.54)d、(7.67±2.15)d 以及(6.89±2.01)d,(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西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出现1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2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结论 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療消渴病的效果理想。
[关键词] 玉液汤;消渴病;治疗作用;血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084-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些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有许多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并且有许多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糖尿病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疲劳,体重减轻等为特征的疾病[1],病因较为复杂,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是“阴虚体热”。该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80例消渴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其中,西医治疗组年龄34~79岁,平均(49.56±12.27)岁。男21例、女19例。病程1~23年,平均(12.92±0.52)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年龄34~77岁,平均(49.25±12.67)岁。男20例、女20例。病程1~23年,平均(12.99±0.56)年。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基本资料可比。
1.2 方法
西医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每次口服二甲双胍0.25 g,3次/d口服,治疗4周。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玉液汤加减方组成是:生黄芪30 g,葛根24 g,花粉20 g,鸡内金30 g,山药30 g,知母15 g,麦门冬20 g,五味子10 g,丹参30 g,芡实30 g,每天煎煮1剂,分为2次温服,治疗4周。
1.3 指标
比较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不良反应。
显效: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接近正常水平;好转:血糖状态好转20%以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好转1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疗效=显效、好转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用[n(%)]、(x±s)表示,分别进行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例、20例、10例、30例(7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27例、13例、0例、40例(100.00%)。
2.2 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
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更好(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4.42±1.25)d、(5.21±2.11)d以及(4.67±2.03)d。西医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6.67±1.54)d、(7.67±2.15)d以及(6.89±2.01)d。, http://www.100md.com(张明德)
[关键词] 玉液汤;消渴病;治疗作用;血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084-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些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有许多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并且有许多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糖尿病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疲劳,体重减轻等为特征的疾病[1],病因较为复杂,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是“阴虚体热”。该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80例消渴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其中,西医治疗组年龄34~79岁,平均(49.56±12.27)岁。男21例、女19例。病程1~23年,平均(12.92±0.52)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年龄34~77岁,平均(49.25±12.67)岁。男20例、女20例。病程1~23年,平均(12.99±0.56)年。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基本资料可比。
1.2 方法
西医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每次口服二甲双胍0.25 g,3次/d口服,治疗4周。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玉液汤加减方组成是:生黄芪30 g,葛根24 g,花粉20 g,鸡内金30 g,山药30 g,知母15 g,麦门冬20 g,五味子10 g,丹参30 g,芡实30 g,每天煎煮1剂,分为2次温服,治疗4周。
1.3 指标
比较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不良反应。
显效: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接近正常水平;好转:血糖状态好转20%以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好转1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疗效=显效、好转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用[n(%)]、(x±s)表示,分别进行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例、20例、10例、30例(7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27例、13例、0例、40例(100.00%)。
2.2 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
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更好(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4.42±1.25)d、(5.21±2.11)d以及(4.67±2.03)d。西医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6.67±1.54)d、(7.67±2.15)d以及(6.89±2.01)d。, http://www.100md.com(张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