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202
编号:13515759
通因通用法治疗消渴病多汗证(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5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202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Sweat syndrome; Common cause

    消渴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汗腺异常排汗,多表现为双下肢少汗或无汗,以皮肤干燥为主,而上半身汗出过多[1],可分为自汗、盗汗。《素问·阴阳别论》有云:“阳加于阴为之汗”。汗证以汗液外泄为主,源于阴阳失衡,营卫不调,腠理开阖不利。消渴病患者往往汗出过多不伴有情绪因素或外来刺激影响,以时时汗出,动辄尤甚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由于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嗜食肥甘、生冷、辛辣之物,以致损耗脾阳,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得化生变为痰浊。《医学从众录》[2]有云:“痰之本,水也,原于肾;痰之动,湿也,原于脾”,据何诗雯等[3]人临床观察研究常见消渴病患者夹痰夹湿。医家赵献可创命门理论[4],其治病尤辨痰,认为“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相因为病也。”提出了痰湿阻滞气血运行,气滞则血不行留而成瘀,血虚则脉道空虚,脏腑失于濡养久而变症丛生,与吾师“治气不治病”理论不谋而合。石鹤峰教授[5]认为痰瘀既是消渴病的重要病因,也是病理产物,痰瘀同源,乃是消渴病并发症的根本原因;医家祝谌予[6]认为消渴病过程中脉络瘀阻既是病因也是病理产物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