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社区医学杂志》 > 2009年第16期
编号:11811210
独生子女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5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第16期
     [中图分类号]R74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6-0035-02

    癔症(hysteria),又称癔病或歇斯底里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和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感个体所引起的心理或精神障碍[1]。癔症好发于成年女性,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的发展,独生子女癔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甚至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小范围的集体发病[2]。独生子女癔症多见于年长儿,患者往往在负性因素作用下,急性起病。 我们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2例住院独生子女癔症患者采用心理暗示及个性化心理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患者均为独生子女,年龄14~28岁,其中男7例,女15例;中学生6例,大学生4例,有固定工作3例,无业9例;来自农村15例,城市7例;已婚11例,未婚7例,离异4例。
, 百拇医药
    1.2 患者的性格特征 性格内向,多思多虑且敏感;以自我为中心,有自负与自卑感,焦虑且偏激;情感强烈且不稳定,易感情用事;容易接受暗示。

    1.3 起病诱因 22例患者病前均有诱因,如因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训斥、体罚;与同学或家庭成员发生争吵;婚姻受挫、失恋等;工作不顺利;失去重要亲人、家庭破裂等。

    1.4 临床表现

    1.4.1 发病形式 遭遇刺激后立即起病者9人; 次日至1周内发病者8人;1周后发病者5人。

    1.4.2 病期 病期<1周4人;1周~1月11人;超过1个月者7人,其中最长的病期已达3年。

    1.4.3 主要症状 发作时过度换气12例,自诉呼吸困难、心悸,但无发绀,心率正常,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四肢麻木,发作时间长者可出现手足搐搦;反复痉挛性发作7例,发作时四肢强直、抽动,双目凝视或紧闭,有较强感情色彩与夸张做作;肢体瘫痪2例,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感觉异常1例,全身有蚁行感。
, 百拇医药
    1.5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一律配合医生采用心理及语言暗示护理,其中19例配合物理刺激疗法及药物治疗,药物选用维生素、葡萄糖酸钙等,对明显焦虑者给予氯硝安定、丁螺环酮等。

    2 护理与结果

    2.1 个性化心理护理 掌握患者的病因及性格特点,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是一种比较明确的,诊断性比较强的,用以解决患者特异性个性化心理问题的护理[3]。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发病原因、生活习惯、阅历以及性格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采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当前症状产生的原因,使患者充分认清自己的个性缺陷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其渲泄和解脱,自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提高对外界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摆脱压抑的心理困境,增进身心健康。

    2.2 心理暗示的应用 由于患者为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取得家长配合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暗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在施行暗示治疗时,应消除环境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影响,避免围观者的惊慌态度或过度关注使症状加重。在针对症状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突出语言暗示,如给予吸氧时说:“给你吸入氧气,呼吸就不会那么费力了,感觉到了吗,看,现在呼吸平稳多了”; 物理刺激一般采用针刺疗法,护理人员语言暗示:“只要局部有酸胀感或肌肉跳动就会立即好转”。给予生理盐水肌注或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时,所用药物应对患者保密,可给患者强调,“这种药物很贵重,是目前治疗本病的特效药,可以药到病除”,取得患者的心理安慰。
, http://www.100md.com
    2.3 出院指导 独生子女癔症的原因较多,仅靠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治疗不一定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家庭到社会都要重视独生子女这个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去除精神压力,使独生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生活。

    2.4 护理效果 通过上述护理计划的实施,22例患儿14例治愈,6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好转病例在心理科继续治疗1个月后随访1年,本组病例仅1例复发。

    3 讨论

    癔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躯体方面称之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称之为癔症性精神症状[4]。独生子女癔症患者多敏感、多疑、暗示性强、不易接近。因此,暗示疗法和心理护理是治疗独生子女癔症的最有效方法。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根本特点在于通过护士的态度、言语、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的目的。做好家人的健康教育也不能忽视,由于家人对癔症知识的缺乏,对癔症发作不能迅速控制,常表现出焦虑,因此应该向家人详细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等,避免不良暗示引起复发。
, 百拇医药
    通过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均偏重独生子女营养、智力开发,忽视其个性塑造及心理发育,养成独生子女骄横、任性、自私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有缺陷的个性,并由此引起某些症状,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如痉挛发作、瘫痪、失明、失聪、失音;或出现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意识改变等。这些症状使家人心理紧张、焦虑。家人的表现进一步增强了对患者的暗示作用,使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因此,对独生子女癔症的护理应认真准确地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根据独生子女癔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促进该病迅速康复有重要作用,同时,护理前应向家人了解患者性格特征,认真倾听患者自诉,多加安慰,获得患者信任后给予心理护理和语言暗示,可取得较好效果。

    癔症的症状虽然变化多端,但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5]。本组癔症有74% 情绪不稳定,属于典型的神经质。情绪稳定度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有密切联系,情绪不稳定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也不稳定,这种个性较易产生焦虑,抑郁及各种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这类病人最初常去综合医院就诊,易造成误诊,这与既往报告一致[6]。癔症的心理治疗占有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如果治疗不当,反而使病情加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暗示、说服、解释、消除患者对癔症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惧不安。本组病例有社会心理因素者21 例(95.1%),可见社会心理因素在癔症的起因中有一定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应重视感受和评价社会心理因素的个体差异及其对个体症状出现的影响,同时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个性缺陷,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特殊治疗,这对于癔症的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沈渔邨. 精神病学[M].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9.

    [2]施智林. 儿童癔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41.

    [3]魏桂华,孙斌.对16名战士癔症患者心理护理初探[J].武警医学,2002,01(13):28-29.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

    [5]龚传鹏,向东方,张淑芳,等.108例首发癔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3年随访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3):201-203.

    [6]刘占茹 ,蒋龙.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的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误诊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4):301-302.

    (收稿日期:2009-04-17), http://www.100md.com(张 玮 朱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