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调查影响学龄前儿童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儿童龋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本地区4所幼儿园共1082名4-7岁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情况及饮食卫生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学龄前儿童的龋齿病与饮食、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尤其是睡前吃糖、甜食、饮料及不刷牙是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口腔保健教育,养成良好的刷牙和饮食卫生习惯,是防治龋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龋病;影响因素;儿童
[中图分类号]R7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9-0034-01
近年来,儿童患龋齿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多,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城市龋齿患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50年代水平,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儿童阶段口腔保健的重点。因此,为了明确儿童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早期干预,有效控制龋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儿童龋病的流行,笔者于2007—2008年对盐城市4所幼儿园1082名4-7岁儿童进行了调查,以便为预防龋病提供依据。
, http://www.100md.com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盐城市区4所幼儿园的4—7岁儿童,共1082名,其中男584名,女508名。
1.2 方法 自制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刷牙习惯,睡前吃糖、甜食、饮料等情况。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8.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各年龄的龋患率 4、5、6、7岁龋患率分别为49.2%(131/265)、71.5%(189/264)、79.4%(204/256)、76.8%(229/297)。可见儿童随年龄增长,龋患率上升。6岁龋齿率最高。
2.2 不同性别的龋患率 男68.9%(389/564),女70.2%(364/51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3 不同饮食习惯的龋患率经常吃糖、甜食、饮料的儿童龋患率为71.1%,明显高于偶尔或不吃糖、甜食、饮料的儿童(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前吃糖、甜食、饮料的儿童患龋率最高为100.0%
2.4 不同刷牙习惯的龋患率 有刷牙习惯者龋患率为61.3%(518/844),无刷牙习惯龋患率为98.7%(235/2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龋病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物使釉质脱矿溶解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致病原因有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其特点为细菌侵入牙齿组织,引起有机成分酶解,进而其结构破坏,形成龋洞。其后果为牙髓坏死,根尖周围组织感染,并引起疼痛。其与牙周病共同构成威胁人类口腔健康的两大疾病,故WHO将其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重点防治疾病。近年来我国儿童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针对这一情况虽然提出了不少防治措施,但学龄前儿童的龋患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对龋病发病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能有效地为龋齿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逐渐上升,各年龄组中6岁组患病率最高,高达76.8%。原因可能是小儿牙弓随着年龄递增而逐步扩大,生理间隙形成,牙与牙的接触点丧失,易嵌塞食物,有利于牙菌斑形成。由于龋病是牙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物而发生的,故食物与龋病的关系十分密切。本研究表明,睡前吃甜食、饮料的儿童龋病率高达100.0%;经常吃甜食及饮料的龋患率为71.7%;偶尔或不吃糖、甜食龋患率最低为34.0%,说明糖及饮料与儿童龋病有密切关系。因为在龋病发生中糖是细菌代谢的底物,它为牙面的细菌提供营养和能量,使其在牙面上定居、生长繁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患儿睡前甜食多为含糖的糊状或固体淀粉类食物。近来不少学者的研究证明淀粉也有一定的致龋性,而且还可增强蔗糖的致龋作用。进食淀粉类食物后,在牙表面能够形成淀粉水解物,其包裹的食物颗粒内聚集大量的麦芽三糖,是细菌产酸的良好底物。酵解产生的酸导致釉质脱落,这一过程需要麦芽糖的诱导,且这种诱导能够很快形成。食用淀粉类食品可致菌斑pH值降低和釉质、牙本质脱矿增加。许多研究认为饮料对牙齿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饮料中的酸对牙齿表面的直接酸蚀、破坏;第二,饮料可扩散到牙菌斑,经微生物发酵产酸从而引起龋病。从上可知,甜食、糖、饮料摄入增加,大大增加了龋病的发生机会。本研究表明有良好的刷牙习惯的儿童患龋病率明显比不刷者高,刷牙可机械性清除牙菌斑,从而达到控制龋病的发生。
总之,从本研究中可知,龋齿的发病及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其中睡前吃糖、甜食、饮料及不刷牙是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防止龋齿的发生,应针对其发生的因素,采用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降低龋齿患病率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加大预防龋齿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的刷牙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以降低龋病的发生率。至于已发生者应如何采取干预措施及其效果如何本研究正在进一步的调查之中。, http://www.100md.com(赵红芳 侍学琴 程小云)
[关键词]龋病;影响因素;儿童
[中图分类号]R7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9-0034-01
近年来,儿童患龋齿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多,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城市龋齿患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50年代水平,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是儿童阶段口腔保健的重点。因此,为了明确儿童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早期干预,有效控制龋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儿童龋病的流行,笔者于2007—2008年对盐城市4所幼儿园1082名4-7岁儿童进行了调查,以便为预防龋病提供依据。
, http://www.100md.com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盐城市区4所幼儿园的4—7岁儿童,共1082名,其中男584名,女508名。
1.2 方法 自制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刷牙习惯,睡前吃糖、甜食、饮料等情况。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8.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各年龄的龋患率 4、5、6、7岁龋患率分别为49.2%(131/265)、71.5%(189/264)、79.4%(204/256)、76.8%(229/297)。可见儿童随年龄增长,龋患率上升。6岁龋齿率最高。
2.2 不同性别的龋患率 男68.9%(389/564),女70.2%(364/51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3 不同饮食习惯的龋患率经常吃糖、甜食、饮料的儿童龋患率为71.1%,明显高于偶尔或不吃糖、甜食、饮料的儿童(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前吃糖、甜食、饮料的儿童患龋率最高为100.0%
2.4 不同刷牙习惯的龋患率 有刷牙习惯者龋患率为61.3%(518/844),无刷牙习惯龋患率为98.7%(235/2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龋病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物使釉质脱矿溶解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致病原因有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其特点为细菌侵入牙齿组织,引起有机成分酶解,进而其结构破坏,形成龋洞。其后果为牙髓坏死,根尖周围组织感染,并引起疼痛。其与牙周病共同构成威胁人类口腔健康的两大疾病,故WHO将其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重点防治疾病。近年来我国儿童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针对这一情况虽然提出了不少防治措施,但学龄前儿童的龋患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对龋病发病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能有效地为龋齿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逐渐上升,各年龄组中6岁组患病率最高,高达76.8%。原因可能是小儿牙弓随着年龄递增而逐步扩大,生理间隙形成,牙与牙的接触点丧失,易嵌塞食物,有利于牙菌斑形成。由于龋病是牙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物而发生的,故食物与龋病的关系十分密切。本研究表明,睡前吃甜食、饮料的儿童龋病率高达100.0%;经常吃甜食及饮料的龋患率为71.7%;偶尔或不吃糖、甜食龋患率最低为34.0%,说明糖及饮料与儿童龋病有密切关系。因为在龋病发生中糖是细菌代谢的底物,它为牙面的细菌提供营养和能量,使其在牙面上定居、生长繁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患儿睡前甜食多为含糖的糊状或固体淀粉类食物。近来不少学者的研究证明淀粉也有一定的致龋性,而且还可增强蔗糖的致龋作用。进食淀粉类食物后,在牙表面能够形成淀粉水解物,其包裹的食物颗粒内聚集大量的麦芽三糖,是细菌产酸的良好底物。酵解产生的酸导致釉质脱落,这一过程需要麦芽糖的诱导,且这种诱导能够很快形成。食用淀粉类食品可致菌斑pH值降低和釉质、牙本质脱矿增加。许多研究认为饮料对牙齿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饮料中的酸对牙齿表面的直接酸蚀、破坏;第二,饮料可扩散到牙菌斑,经微生物发酵产酸从而引起龋病。从上可知,甜食、糖、饮料摄入增加,大大增加了龋病的发生机会。本研究表明有良好的刷牙习惯的儿童患龋病率明显比不刷者高,刷牙可机械性清除牙菌斑,从而达到控制龋病的发生。
总之,从本研究中可知,龋齿的发病及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其中睡前吃糖、甜食、饮料及不刷牙是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防止龋齿的发生,应针对其发生的因素,采用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降低龋齿患病率的目的。因此我们应加大预防龋齿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的刷牙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以降低龋病的发生率。至于已发生者应如何采取干预措施及其效果如何本研究正在进一步的调查之中。, http://www.100md.com(赵红芳 侍学琴 程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