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63.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9-0075-01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儿科一种常见的肺炎,病原为肺炎支原体,笔者2003年1月~2009年1月232例肺炎支原体患者,分别采用红霉素静脉滴注后阿奇霉素口服及阿奇霉紊静脉滴注后再间歇口服两种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比较两者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32例肺炎支原体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血清支原体IgM抗体≥1:80。2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1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和病程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红霉素30 mg·kg-1·d-1,1次/d,静脉滴注3—5 d后改用阿奇霉素口服液10 mg·kg-1·d-1,1次/d连服3 d,间歇4 d。为l疗程,治疗3-4个疗程。对照组则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1·d-1,1次/d,静脉滴注,连续3 d,之后改阿奇霉素口服10 nag·kg-1·d-1,1次/d,连服3 d,间歇4-d,为1疗程,治疗3~4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症状、体温变化、胃肠道不良反应并监测肝功能。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哕音消失,x射线检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射线检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指标组间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两组症状、体征、血象及胸部x射线检查恢复时间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72例,有效4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c6%;对照组治愈42例,有效6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9.17%。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33,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28例(24.1%)、对照组20例患儿(17.2%)出院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ALT分别为(32.0±3.4)U/L、(33.7±3.6)U/L,对照组分别为(31.6±2.8)U/L、(34.3±3.7)U/L,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在小儿肺炎中并不少见,是儿科常见的感染疾病。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平时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临床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以片状、絮状阴影为主。血清学检查是目前最好的方法,支原体感染血清中MP—IgM抗体出现较早,其阳性表示表示近期感染,对疑似支原体感染者应该选择抗体出现最佳时间(病后7~10 d)采血检测,可获较高的阳性结果。MP—IgM可作为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依据,而不能为继续治疗依据,并且也不能以抗体转阴作为判断临床治愈的指标,因为抗体产生的时间不等,并且当抗体产生后要持续3—6个月左右才逐渐消失。支原体为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无细胞壁原生物,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效果欠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抑制支原体蛋白的合成,细胞壁的通透性强,故效果好,为首选药。阿奇霉素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相比,该药具有持续的组织抗药浓度,且在肺组织中浓度高,释放缓慢、半衰期长、代谢不需P450的参与。可在炎症组织中长时间作用,具有很强抑制蛋白质合成作用和细胞膜穿透性,口服吸收迅速,对胃酸比较稳定。中度以上肺炎支原体抗感染治疗需要4~6周,单用红霉素较难受,很难完成疗程。若用阿奇霉素用3 d停用4 d再用的方法就明显具有优越性。副作用少,口服次数少,依从性好,用3 d阿奇霉素相当于用10 d红霉素的效果。但由于阿奇霉素血浆浓度低,如有支原体血症,应静脉滴注血清浓度较高的红霉素,以快速提高血药浓度。不应该静脉滴注不能维持血清高浓度而只能维持组织高浓度的阿奇霉素。本研究治疗组在支原体血症初期,采用红霉索短期静脉滴注,可以较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控制肺炎支原体血症,接着用阿奇霉素顿服,维持治疗,两药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症状缓解时间快于阿奇霉素组,同时避免了单用红霉素出现肝脏损害的危险,减小不良反应,缩短疗程及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本报告结果表明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小且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百拇医药(陈巧恩)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儿科一种常见的肺炎,病原为肺炎支原体,笔者2003年1月~2009年1月232例肺炎支原体患者,分别采用红霉素静脉滴注后阿奇霉素口服及阿奇霉紊静脉滴注后再间歇口服两种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比较两者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32例肺炎支原体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血清支原体IgM抗体≥1:80。2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1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和病程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红霉素30 mg·kg-1·d-1,1次/d,静脉滴注3—5 d后改用阿奇霉素口服液10 mg·kg-1·d-1,1次/d连服3 d,间歇4 d。为l疗程,治疗3-4个疗程。对照组则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1·d-1,1次/d,静脉滴注,连续3 d,之后改阿奇霉素口服10 nag·kg-1·d-1,1次/d,连服3 d,间歇4-d,为1疗程,治疗3~4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症状、体温变化、胃肠道不良反应并监测肝功能。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哕音消失,x射线检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射线检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指标组间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两组症状、体征、血象及胸部x射线检查恢复时间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72例,有效4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c6%;对照组治愈42例,有效6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9.17%。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33,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28例(24.1%)、对照组20例患儿(17.2%)出院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ALT分别为(32.0±3.4)U/L、(33.7±3.6)U/L,对照组分别为(31.6±2.8)U/L、(34.3±3.7)U/L,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在小儿肺炎中并不少见,是儿科常见的感染疾病。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平时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临床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以片状、絮状阴影为主。血清学检查是目前最好的方法,支原体感染血清中MP—IgM抗体出现较早,其阳性表示表示近期感染,对疑似支原体感染者应该选择抗体出现最佳时间(病后7~10 d)采血检测,可获较高的阳性结果。MP—IgM可作为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依据,而不能为继续治疗依据,并且也不能以抗体转阴作为判断临床治愈的指标,因为抗体产生的时间不等,并且当抗体产生后要持续3—6个月左右才逐渐消失。支原体为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无细胞壁原生物,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效果欠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抑制支原体蛋白的合成,细胞壁的通透性强,故效果好,为首选药。阿奇霉素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相比,该药具有持续的组织抗药浓度,且在肺组织中浓度高,释放缓慢、半衰期长、代谢不需P450的参与。可在炎症组织中长时间作用,具有很强抑制蛋白质合成作用和细胞膜穿透性,口服吸收迅速,对胃酸比较稳定。中度以上肺炎支原体抗感染治疗需要4~6周,单用红霉素较难受,很难完成疗程。若用阿奇霉素用3 d停用4 d再用的方法就明显具有优越性。副作用少,口服次数少,依从性好,用3 d阿奇霉素相当于用10 d红霉素的效果。但由于阿奇霉素血浆浓度低,如有支原体血症,应静脉滴注血清浓度较高的红霉素,以快速提高血药浓度。不应该静脉滴注不能维持血清高浓度而只能维持组织高浓度的阿奇霉素。本研究治疗组在支原体血症初期,采用红霉索短期静脉滴注,可以较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控制肺炎支原体血症,接着用阿奇霉素顿服,维持治疗,两药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症状缓解时间快于阿奇霉素组,同时避免了单用红霉素出现肝脏损害的危险,减小不良反应,缩短疗程及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本报告结果表明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小且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百拇医药(陈巧恩)